
(1) [often;frequently;usually] 表示行為、動作發生的次數多,而且時間相隔不久
他常常工作到深夜
(2) 否定式多用“不常”,少用“不常常”
他不常來
(1).時常,經常。《孟子·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是疾也, 江 南之人,常常有之。” 謝覺哉 《團結,謙虛,進步》:“謙虛也是為了進步,虛僞的謙虛,不僅不受人歡迎,而且常常妨礙團結。”
(2).平常;平庸。《莊子·山木》:“純純常常,乃比於狂。”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曰:“純一其心,平常其行。” 唐 孫棨 《北裡志·天水仙哥》:“其姿容亦常常,但藴藉不惡,時賢雅尚之,因鼓其聲價耳。” 宋 範仲淹 《上執政書》:“除録事參軍,則縣令中昏邁常常之流,可去數百人矣。”
“常常”是一個表示頻率的副詞,指某種行為或情況發生的次數較多,但并非絕對規律或持續不斷。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語法特點
與近義詞的差異
使用注意
例句補充
若需進一步辨析其他近義詞(如“時常”“通常”),可提供更多語境具體分析。
常常是一個副詞,用于描述某個動作或狀态經常發生或存在。它可以表示經常性地、頻繁地或持續地發生某事。
常常的部首是“巾”(巾字旁),它的筆畫數是5畫。
常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的記載出現在《詩經·小雅·鴻雁之什》中:“鴻飛馮于渚,鳳翥鵲且喙。四牡豚于罟,闾閻執而述。”其中“閻執”即指經常,頻繁地用手執持。
在繁體字中,常常的寫法保持了和簡體字一樣的形狀和構造。
在古代漢字中,常常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但基本的字形結構和意義是相同的。
1. 他常常在家裡念書。
2. 她常常上午去市場買菜。
3. 這家咖啡店是我常常光顧的地方。
常常可以作為其他詞語的構成部分,例如:常見、常規、常務等。
常常的近義詞包括經常、頻繁、時常等。
常常的反義詞包括偶爾、罕見、間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