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整饬裝飾。《漢書·禮樂志》:“鸞路龍鱗,罔不肸飾。” 顔師古 注:“肸,振也。謂皆振整而飾之也。”
“肸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詞義解釋 該詞出自《漢書·禮樂志》中“鸞路龍鱗,罔不肸飾”一句,意為“整饬裝飾”。其中:
語境應用 在原文語境中,描述的是對“鸞路”(裝飾華麗的車駕)和“龍鱗”(可能指紋飾)等禮器或儀仗進行全面整理與裝飾,體現古代禮儀活動中對器物規整性和美觀性的要求。
使用特點 該詞屬于古代書面用語,現代漢語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文獻考據或特定曆史文本研究中。需注意其權威性存疑,建議結合《漢書》其他注疏或專業辭書進一步驗證()。
肸飾(pí shì)是指修飾、裝飾、裝扮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肸:肉部(ròu bù),乙土刀四畫 (古代寫法中,肸字的刀被改為替代刀,可以見于《說文解字》)。
飾:饣部(shí bù),乂厶一丨丶三畫。
來源:肸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中。據《說文解字》記載,肸字原指削肉,後引申為修飾、裝飾之意。
繁體:肸飾的繁體字為「肸飾」。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肸飾的字形稍有變化。肸的刀部曾被改為替代刀部,而飾的饣部保持不變。
例句:她用花朵肸飾了生日蛋糕。
組詞:肸飾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近義詞:近義詞包括裝飾、點綴、裝扮等。
反義詞:反義詞包括簡單、樸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