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剛努目的意思、金剛努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剛努目的解釋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 宋 龐元英 《談薮·薛道衡》:“ 隋 吏部侍郎 薛道衡 ,嘗遊 鐘山 開善寺 ,謂小僧曰:‘金剛何為努目?菩薩何為低眉?’小僧答曰:‘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道衡 憮然不能對。”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四:“ 闆橋 、 心餘 未落筆時,先有意為 劉 蔣 ,金剛努目,正是力量歉處。”亦作“ 金剛怒目 ”。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不料他竟一點不窘,立刻用‘金剛怒目’式,向我大喝一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剛努目是漢語中形容威嚴神态的成語,字面指佛教護法神金剛力士瞪眼怒視的形象。該詞出自北宋《太平廣記》卷一百七十四引《談薮》記載,北齊權臣李恕"金剛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以金剛怒目與菩薩低眉作對比,展現剛柔并濟的處世哲學。

在佛教語境中,"金剛"特指執金剛神,即執金剛杵護持佛法的天神,其怒目形象象征以威猛震懾邪祟的力量。《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多用于描寫人物威嚴神态或藝術作品中的造型特征。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成語既可形容人嚴厲剛直的神态,如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描寫"那漢子金剛努目般沖了過來",也常見于書畫評論,如故宮博物院藏明代《水陸畫》中的天王畫像,就被學者描述為"金剛努目,威懾十方"的典型藝術表現。其反義對應"菩薩低眉",二者共同構成剛柔相濟的哲學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金剛努目”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解釋

  1. 來源典故
    出自《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宋·龐元英《談薮·薛道衡》:隋代官員薛道衡遊鐘山開善寺時,詢問僧人“金剛為何努目,菩薩為何低眉”。僧人答:“金剛努目,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慈悲六道。”()

  2. 詞義演變

    • 本義:佛教中護法金剛的威嚴形象。
    • 引申義:現多用于形容人發怒時的兇惡表情或威嚴氣勢()。
  3. 語法特點
    屬主謂式結構,中性成語,可作賓語或定語()。例如: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四:“金剛努目,正是力量歉處。”()


三、相關表達


四、使用注意

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文化中的金剛形象或成語典故,可參考《太平廣記》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蘭地不解衣不敏不壹丑險淳勁大創當沖雕鹗胴胧跺擡發慮煩悗飛歸豐美歌兒廣愛歸怨孤駒掴手號屏橫泛畫地而趨回拜近門九能觊心絕世無雙虧喪老紮類總略取靈因立品罵鬼書迷溜沒亂明酽木琴槃都丞疲苦锵金寝席之戲乞鄉郡卻塵褥商洛山陽笛山尊升水設飨蛇鳣頽景文樓卧龍崗吳光劍五金想入非非鮮煇憲簡獬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