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5-1905)近代民主革命者。湖南新化人。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寫有《猛回頭》、《警世鐘》等作品,宣傳革命。先後參加發起成立華興會、同盟會,并任《民報》編輯。後在東京參加抗議日本取締中國留學生的鬥争,為激勵人民誓死救國,投海自6*殺。有《陳天華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陳天華漢語 快速查詢。
陳天華(1875年3月6日—1905年12月8日)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先驅,其生平與貢獻可概括如下:
陳天華原名顯宿,字星台,號思黃,出生于湖南新化縣一個貧困塾師家庭。自幼喪母,靠父親教書維生,童年常以做小買賣補貼家用。他5歲識字,9歲熟讀《左傳》,并受《西遊記》等通俗文學影響,為日後革命宣傳奠定文字基礎()。
留學與啟蒙
1903年赴日本留學,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撰寫《猛回頭》《警世鐘》,以通俗文字揭露列強侵略與清廷腐敗,呼籲“驅除鞑虜,恢複中華”,成為革命宣傳的利器()。
組織起義
1904年與黃興、宋教仁創立華興會,策劃長沙起義失敗後流亡日本。1905年協助孫中山組建同盟會,起草《革命方略》,并在《民報》擔任編輯,與保皇派論戰()。
1905年12月8日,為抗議日本《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及喚醒國人,陳天華在東京大森灣投海自盡,年僅30歲。其靈柩後公葬于嶽麓山,此舉震動海内外,極大推動了革命思潮()。
陳天華被譽為“革命黨之大文豪”,其著作語言通俗,廣泛傳播至底層民衆,對辛亥革命的啟蒙作用不可替代。他的民主思想與民族主義主張達到時代高峰,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重要推動者()。
如需完整信息,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相關傳記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