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離經畔道的意思、離經畔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離經畔道的解釋

(1).謂思想、言行背離儒家經典和規範。 元 費唐臣 《貶黃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離經畔道,見新法之行,往往行諸吟詠。”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有讀四書小註聲”原注:“讀小注子弟,到後來上者無離經叛道之慮,次亦免場中出丑,東問西問。” 清 譚獻 《<古詩錄>序》:“微言絶,大義乖,破文析理,離經畔道,末學橫流,由是滋蔓。” ********* 《民彜與政治》:“所标為微言大義者,終以扞格而不能深中乎人心,而其指為離經畔道之防者,将終于遇機而卒發。”

(2).指背離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和行為規範。 郭沫若 《匪徒頌》:“倡導太陽系統的妖魔,離經畔道的 哥白尼 呀!”亦作“ 離經叛道 ”。 茅盾 《子夜》一:“他早就說過,與其目擊兒子那樣的離經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離經畔道(原詞應為"離經叛道")是漢語中的經典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背離傳統準則與主流思想體系。從漢語詞源學角度分析,"離經"最早見于《禮記·經解》"絜靜精微,《易》教也……《易》之失,賊。則深于《易》者,亦失之離經矣",本義指偏離儒家經典要義;"叛道"出自韓愈《原道》"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強調違背正統道統的傳承。

現代語義學層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原指不遵循經書所說的道理,背離儒家的道統。現比喻背離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或傳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16)。該成語的語義演變經曆了從具體經學範疇到抽象價值判斷的擴展過程,在當代語境中既保留着對儒家經典背離的原初義,又衍生出突破常規、挑戰權威的革新義。

從構詞法來看,"離"與"叛"構成并列式動詞結構,強化了背離行為的雙重屬性;"經"與"道"作為并列賓語,既指代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五經,又涵蓋以"仁"為核心的儒家倫理體系。這種四字格結構符合漢語成語"二二相承"的典型特征,在韻律上形成仄平仄平的聲調組合,具有強烈的語義張力和批判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離經畔道”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發音與基本含義

2.出處與演變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使用場景

5.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語境,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古籍原文及現代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薄域寶柱常陰赤黑酬贖登程條暢獨繭抽絲胹鼈放工焚銷附律高鲠蛤蜃滾柱軸承好缺紅袖檢鈎檢征寂處介物謹頓旌旗蔽日捐軀鋸齒草絶壁局分具眼咔吭可作鈴鼓镂月裁雲鸾镳緑蛇門洞黾隘塞末費木商貧癃杞慮情事肉鼓吹三普慎緘申冤師範學校獸面霜烈摅寫送戲歲寒棠政探親跳踃挺身而出外商投資企業往甯綫圈小幅斜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