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戍鼓的意思、戍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戍鼓的解释

边防驻军的鼓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夕逗繁昌浦》诗:“隔山闻戍鼓,傍浦喧棹謳。” 唐 杜甫 《月夜忆舍弟》诗:“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尘埃漠漠城笳怨,芦荻萧萧戍鼓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戍鼓”是一个具有军事和文化双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可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

一、基本释义

字面含义:指古代边防驻军用于警戒或传递信号的鼓声。它由“戍”(军队防守边疆)和“鼓”(打击乐器)组成,字面可理解为“边防驻军的警戒鼓声”。

二、引申意义

作为成语时,“戍鼓”比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应对突发情况。这一含义源自古代边疆守军通过夜间击鼓传达警戒信号的传统,后延伸至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强调未雨绸缪的警觉性。

三、文学与文化应用

  1. 古诗中的意象:常出现在边塞诗中,渲染战事氛围。例如杜甫《月夜忆舍弟》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通过鼓声与孤雁声的对比,强化了边关萧瑟和战乱阻隔的情感。
  2. 文化象征:戍鼓不仅是军事信号,更承载着古代“忠诚”“牺牲”等精神,成为中华文化中警示与坚守的象征。

四、历史背景

起源于古代边疆防御体系,尤其在辽东等边关地区,戍鼓声用于夜间传递敌情或调度军队,是军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使用场景从实际军事需求逐渐融入国家礼仪。


如需进一步了解戍鼓在具体诗词中的解析或历史演变,可参考相关古籍或文学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戍鼓》的意思

《戍鼓》是指在边防军事设施上使用的一种军乐器,用于在戍边时敲击以发出告警信号或其他指挥信号。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戍鼓》中,“戈”为部首,表示刀枪等兵器,有6画;“鼓”是另一个部首,表示打击乐器,有13画。

来源

《戍鼓》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韩长孺列传》中,“戍鼓”指的是城墙上用于发出警报或号令的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广泛用于军事领域,特指在边防军事设施上使用的告警信号乐器。

繁体

《戍鼓》的繁体字为「戍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写作「戌鼓」或「捄鼓」。

例句

1. 边防戍鼓敲响,全体士兵立即奔赴防线。

2. 当清晨的戍鼓响起时,标志着一天的工作开始。

组词

警戒、鼓声、边境、军事、防卫

近义词

警报、警笛、警钟、号角

反义词

和平、停战、平静、安宁

别人正在浏览...

暴明宝算便壶便疾唱春调传鬻初唐大老母黨逆丹纪道门磴石斗狠方来未艾泛秩发秃齿豁蜚潜动植风绩烽砦棴常高压梗阻乖漓广道加价检邪搅家精节和解罔井花惊讪羁曲旷卤拉平梁肉躐行离沮利索配俪芡实其实不然日符三革上征勺口儿少纵即逝石火风灯石阙手模硕茂四溃松祏亡徒晚寤屋架武学霞锦先世小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