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用賢才。《左傳·昭公十四年》:“禮新叙舊,祿勳合親,任良物官。” 孔穎達 疏:“任良,謂選賢而任之也。”
“任良”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古代語境,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任良”由“任”(任命、委派)和“良”(賢良、有才能的人)組成,字面含義為任用賢才。其核心意義是選拔并委任具備優秀品德和能力的人擔任職務。
這一詞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四年》:“禮新叙舊,祿勳合親,任良物官。”。唐代學者孔穎達對此注解為“任良,謂選賢而任之也”,進一步明确了其“選拔賢能”的含義。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左傳》相關注解。
任良又稱「任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人」和「良」,其中「人」是象形字,表示人類;「良」是會意字,表示良好、優秀。
「任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一篇叫做《任矜》的詩篇。後來,人們将「任矜」中的「矜」字替換為「良」字,以表達更積極正面的意義。
在繁體字中,「任良」這個詞保持不變。它的筆畫數目分别是:「任」有四畫,「良」有七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跟現代略有不同。 「任」字舊時寫法是「忈」,「良」字舊時寫法是「嚛」。
以下是一些關于「任良」的例句:
1. 她以其任良的精神狀況成為我們鎮上的楷模。
2. 隻有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才成為一個任良的領導者。
「任良」的組詞可以有:任命、任性、良好、良友等。
與「任良」相近的意思的詞彙有:優秀、出色、卓越。
與「任良」相反的意思的詞彙有:劣質、糟糕、差強人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