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屬兵的意思、屬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屬兵的解釋

謂調集士兵。《國語·吳語》:“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将殘伐 越國 。” 韋昭 注:“屬,會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屬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字義進行解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屬"(shǔ)的本義

    指連接、歸屬、管轄。《說文解字》釋為"連也",引申為"隸屬""部屬"。例如:

    "屬,連也。從尾,蜀聲。"(《說文解字·尾部》)

  2. "兵"的本義

    指兵器、士兵或軍事行動。《說文解字》釋為"械也",後泛指軍隊。例如:

    "兵,械也。從廾持斤,并力之貌。"(《說文解字·廾部》)


二、"屬兵"的複合含義

"屬兵"指隸屬于某軍事單位或統帥的士兵,強調軍隊的編制關系。常見于古代軍事文獻:

  1. 軍事隸屬關系

    如《左傳·宣公十二年》:"屬徒五千",指歸屬統帥的五千士兵。

  2. 行政管轄意義

    在部分文獻中延伸指"管轄軍隊",如《史記》載:"屬之郎中",意為将士兵劃歸郎中管轄。


三、古代軍事制度中的用例

漢代實行"部曲制",軍隊分屬不同将領,稱"部屬兵"(如《漢書·李廣傳》)。唐代府兵制下,士兵隸屬折沖府,亦稱"屬兵"(《新唐書·兵志》)。


四、與現代用語的差異

現代漢語中,"屬兵"已被"隸屬部隊""所屬部隊"等替代,僅存于研究古代軍事的文獻中。


參考資料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 中華經典古籍庫(鍊接
  2. 《左傳·宣公十二年》
  3. 《史記·項羽本紀》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鍊接
  4. 《新唐書·兵志》

注意:現代語境中需避免直接使用"屬兵",建議以"所屬部隊""編制内士兵"等替代,以符合語言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屬兵”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讀音判斷:

一、主要含義(動詞短語)

讀音:zhǔ bīng
釋義:調集士兵、集結軍隊。
出處:
《國語·吳語》記載:“今君王不察,盛怒屬兵,将殘伐越國。” 韋昭注:“屬,會也。”即“屬”在此處意為“聚集、召集”。
用法:多用于描述軍事行動前的兵力調配,如“濟甯所屬兵馬由廟灣南渡黃河”()。


二、其他可能含義(名詞性解釋)

讀音:shǔ bīng
釋義:隸屬的士兵或下屬軍隊。
示例:如“泅水關直屬兵團”(),此處“屬”表示歸屬關系。
注意:此用法較少見,且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可能與“調集士兵”的本義存在混淆。


三、補充說明

  1. 讀音差異:
    • “屬”讀zhǔ 時,表動作(聚集);
    • 讀shǔ 時,表從屬關系(如“隸屬”)。
  2. 權威性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均以“調集士兵”為核心釋義,古籍引用明确,可信度較高。

建議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選擇釋義,優先參考“調集士兵”的動詞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豹韬鼈裙冰雪節冰譽殘客償耗朝獻沉冤從祠寸折墊褥釣鳌客第一把交椅酘酒非夫傅會告馨冠袍帶履蠱晦旱蓮合和華覆黃錦渾淆瓠子歌降仰谏獵介函金勝涓流絶岩爛炳良賤茅門納馬諾言旁見側出盤勁皤蒿普門牽勉善法上番山題繕治少年宮申論申讨事分雙重國籍薹芥腆顔同般銅匮王冕圩子梧鼠五技下愛狎敵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