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谏獵的意思、谏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谏獵的解釋

(1).指對天子迷戀遊獵,不務政事,予以規諷。事本《漢書·司馬相如傳下》:“﹝ 相如 ﹞嘗從上至 長楊 獵,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豕,馳逐壄獸, 相如 因上疏諫。” 唐 賈至 《詠馮昭儀當熊》:“逐獸長廊靜,呼鷹禦苑空。王孫莫諫獵,賤妾解當熊。” 清 陳夢雷 《秋興》詩之七:“争誇鳴鏑催紅雨,喜控歸鞍數錦毛。諫獵有書誰入告,三年講武聖躬勞。”後用以指谏止帝王的窮于武事。 唐 戴叔倫 《客舍秋懷呈駱正字士則》詩:“買山猶未得,諫獵又非時。” 唐 李端 《長安感事呈盧綸》詩:“諫獵一朝寝,論邊素未工。”

(2).泛指谏诤。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掄》詩:“解龜生碧草,諫獵阻青霄。” 仇兆鳌 注引 朱鶴齡 曰:“ 王 蓋先以禦史罷官。” 浦起龍 心解:“先官侍禦,故用諫獵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谏獵的詳細解釋

“谏獵”是一個漢語詞彙,源自古代中國,特指臣子向君主進谏,勸其不要沉迷于狩獵活動,以避免荒廢朝政、損害國家利益。這個詞由“谏”(意為勸谏、規勸)和“獵”(意為打獵、狩獵)組合而成,體現了傳統文化中臣子的忠誠與責任感。在曆史背景下,狩獵曾是帝王的重要娛樂和軍事訓練方式,但過度沉迷會引發民生凋敝、政務懈怠,因此“谏獵”成為勸誡君主的典型行為。

從詞義角度,“谏獵”不僅指具體的勸谏行為,還引申為一種道德勸誡的象征,強調統治者應克制私欲、以國事為重。例如,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在《谏獵書》中,以生動的比喻和懇切的言辭勸谏漢武帝減少狩獵,專注于治國安民。這一典故被後世廣泛引用,成為漢語詞典中解釋“谏獵”的經典案例,突顯了詞彙的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

來源:《漢語大詞典》、司馬相如《谏獵書》。

網絡擴展解釋

“谏獵”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本義:規勸帝王停止過度遊獵
    該詞最早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漢武帝喜好親自獵殺野獸,司馬相如上疏勸谏其停止沉迷遊獵、荒廢政事,後世便以“谏獵”代指對帝王過度尚武或耽于享樂的規勸。例如唐代賈至《詠馮昭儀當熊》中“王孫莫谏獵”,即借用此典故表達勸誡之意。

  2. 引申義:泛指臣子的谏诤行為
    隨着詞義演變,“谏獵”也擴展為對君主或上位者的一般性勸谏。如杜甫在《哭王彭州掄》中“谏獵阻青霄”,此處并非實指狩獵,而是借典故暗指友人生前擔任禦史時的谏官職責。

文學應用特點:
該詞多用于古代詩文,通過曆史典故含蓄表達規勸之意,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其核心始終圍繞“以臣谏君”的倫理關系,體現傳統政治文化中對君主行為的約束理念。

别人正在浏覽...

白兵拜奠别宥弊末避世金馬池壍沖遁竄句地壇犯跸犯言直谏飛蛾赴焰蜂饧矸子高嘯鈎刃賀書悔憾觳苦疆徼借筯金鎖甲疾疫君公鞫囚潰引良聚兩末兩台裡藏力持鸾翺鳳翥賣巧門榜模堇輾然抨辟謙躬下士青史窮本七夕針起繇肉食軟檐三真善草上翔紳緌拾地芥鲺類視印霜蓬雙七太陽活動菾菜剃刀廷尉平王義未殊鮮于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