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諾言的意思、諾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諾言的解釋

[promise] 應允别人的話;承諾

履行諾言

詳細解釋

應允别人的話。 巴金 《家》九:“請願并沒有結果,連 趙科長 的‘慰問受傷同學’的諾言也不曾履行,因此各校學生在兩天後就實行罷課。” 高曉聲 《屍功記》:“這雖違反了書記的諾言,倒是符合財經制度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諾言”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人們通過言語明确表達的對他人或自己的承諾,通常包含履行某種責任、義務或實現某種約定的含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諾言”由“諾”(承諾、應允)和“言”(言語)組成,字面意為“用言語許下的承諾”。它強調通過語言明确表達的責任,例如:“他許下諾言會按時歸還借款。”

  2. 語境與使用

    • 日常交往:諾言是人際信任的基礎,如朋友間約定保密某事。
    • 文學象征:在文學作品中,諾言常象征責任、忠誠或命運,如《史記》中“一諾千金”的典故。
    • 法律約束:某些諾言(如合同條款)具有法律效力,違約可能需承擔後果。
  3. 相關文化内涵

    • 成語延伸:如“一諾千金”比喻諾言價值極高,“背信棄義”則譴責違背諾言的行為。
    • 道德意義:傳統文化中,守諾被視為美德,孔子曾強調“言必信,行必果”。
  4. 與近義詞的區别

    • 承諾:更廣義,可書面或口頭,而“諾言”側重口頭表達。
    • 誓言:通常更正式莊重,可能涉及儀式或信仰(如婚禮誓言)。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場景中的用法或相關典故,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諾言的意思

諾言是指對他人做出的承諾或許諾,表示當事人會遵守其承諾的誓言。它象征着信任、責任和可靠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諾言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言和讠,其中言是(讠)的簡化形式。它的總筆畫數為11劃。

來源

諾言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平準書》中,意為許下的約定或約定的事情。後來逐漸廣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成為表達承諾和宣誓的常用詞彙。

繁體

繁體字中,諾言的寫法仍然是「諾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諾言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諾」的古字形為「承★言」,表示接受并承諾;而「言」古字寫作「讠言」,表達了莊重的誓言之意。

例句

1. 我向你發出諾言,我會永遠陪伴你。

2. 他曾給我許下諾言,但最終卻違背了自己的承諾。

組詞

1. 守諾:遵守承諾,言出必行。

2. 兌現諾言:實踐承諾,信守諾言。

3. 違背諾言:背棄承諾,不履行許諾。

近義詞

誓言、誓約、許諾

反義詞

背信棄義、不守承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