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獻的意思、朝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獻的解釋

(1).古代祭禮儀節之一。向屍獻爵。《周禮·春官·司尊彜》:“其朝獻用兩著尊。” 鄭玄 注:“朝獻,謂屍卒食,王酳之。”

(2). 唐 宋 之時稱天子親自祭告 太清宮 、 景靈宮 或太廟。《舊唐書·玄宗紀下》:“己丑,制自今告獻 太清宮 及太廟改為朝獻,巡陵為朝拜,告宗廟為奏,天地享祀文改昭告為昭薦,以告者臨下之義故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上親郊廟,冊文皆曰‘恭薦歲事’。先 景靈宮 ,謂之朝獻。”

(3).諸侯或屬國朝觐時貢獻方物。《漢書·高帝紀下》:“令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獻。”《晉書·張華傳》:“歷世未附者二十餘國,并遣使朝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朝獻”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曆史背景和語境有所不同,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1. 古代祭祀禮儀
    指周代祭祀儀式中的重要環節,即向代表祖先的“屍主”敬獻酒爵。這一禮儀在《周禮·春官·司尊彜》中有明确記載,鄭玄注釋為“屍卒食,王酳之”,即屍主享用祭食後,由君主獻酒完成祭祀流程()。

  2. 唐宋時期的皇家祭告
    唐宋時特指皇帝親自參與的祭告活動,如祭拜太清宮、景靈宮或太廟。《舊唐書·玄宗紀》提到,玄宗時期将“告獻”改為“朝獻”,以區分不同祭祀場合的等級和形式()。

  3. 諸侯或屬國的朝貢
    指地方政權或附屬國向中央朝廷進獻特産方物,屬于政治臣服與經濟交流并重的行為。例如漢代奴國曾向光武帝朝獻,但未進貢奴隸,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原文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周禮》《舊唐書》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獻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朝獻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向朝廷進貢獻上物品、奉獻。它可以用來形容向君主或上級獻上寶貴的禮品,表示一種敬意和贊揚。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朝獻這個詞由 “月” 和 “犬” 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來源和繁體:

朝獻一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官方用語,形容向帝王獻上貢品。繁體字“朝獻”和簡體字“朝獻”在意義上沒有區别,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朝獻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中,朝字的右側會加上一個“囗”形狀的部分,表示向中心進貢的意思。而獻字則是“物”字旁加上“犬”,表示奉獻給君主。

例句:

1. 古代臣子常常朝獻珍寶給皇帝。

2. 他每年都會朝獻自己精心制作的藝術品。

組詞:

朝賀、朝會、朝拜、朝乾夕惕。

近義詞:

封獻、進貢、獻藝、供奉。

反義詞:

取獻、掠奪、略取、劫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