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番的意思、上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番的解釋

初番;頭回。多指植物初生。 唐 杜甫 《三絕句》之三:“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仇兆鳌 注:“《杜臆》:‘種竹家初番出者壯大,養以成竹,後出漸小,則取食之。’ 趙 注:‘上番,乃 川 語。’” 唐 元稹 《賦得春雪映早梅》:“飛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清 趙翼 《楊舍寓齋平池中荷花一夕大雨衆蕊皆淹》詩:“竹非上番筍,茶已第二綱。”

謂輪替值勤。 唐 吳兢 《貞觀政要·慎終》:“雜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輩,上番多别驅使。”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大内》:“小園子、快行、親從、輦官、黃院子、内諸司司屬人員等上番者,俱聚于廊廡,祗候服役。”《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且如保甲上番之法,民家每一丁,教閲於場,又以一丁朝夕供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番”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用例來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植物初生或首次生長

  1. 基本含義
    指植物初生時的第一輪生長,多用于描述竹筍、梅花等植物的新生狀态。例如唐代杜甫《三絕句》中“會須上番看成竹”,強調初生竹筍需精心養護成材。
  2. 方言特色
    據仇兆鳌注《杜臆》,該詞在四川方言中特指竹類初生的壯芽,後漸指其他植物首次萌發。

二、輪替值勤或官員上任

  1. 古代職官制度
    唐代文獻中,“上番”指官員或士兵輪替值勤,如《貞觀政要》提到“正兵之輩,上番多别驅使”,描述兵役輪換制度。
  2. 引申用法
    宋代《夢粱錄》記載宮廷人員“上番”即到崗服役,後擴展為泛指任職或到崗工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番

《上番》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 shàng fān。它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部分為“升”字旁,下部分為“反”字。它的總筆畫數為11筆。

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字文獻中,來源于《爾雅·釋诂》。在古代,人們用它來描述某人或某物上升到某一位置或階層,具有升遷、晉升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彙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隻是筆畫形狀稍有不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通常有很多變體。相比現代簡化字,古代漢字的筆畫更加繁複。對于《上番》這個詞,古代漢字的寫法如下:

上番(古代漢字寫法):上(十+一)番(丨+土+一+一+丨)

這個詞的使用頻率較低,一般在古代文獻或詩詞中出現。雖然不常見,但仍有一些例句能夠找到:

例句1:他通過不懈努力,終于上番成為了公司的高級經理。

例句2:在古代社會,士人通過科舉考試才能夠有機會上番為官。

除了《上番》這個詞外,還可以使用一些相關的組詞,如:“晉升”、“提升”、“升遷”等,它們都有類似的意思。

近義詞:晉升、提升、升遷

反義詞:降級、下降、貶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