鼈裙的意思、鼈裙的詳細解釋
鼈裙的解釋
亦作“鱉裙”。鼈甲四周的軟肉。是一種佳肴。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王從事妻》:“憶亡妻在時,最能饌此,每治鱉裙,去黑皮必盡,切臠方正。”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飲馔·肉食》:“新粟米炊魚子飯,嫩籚筍煮鱉裙羹。” 清 曹寅 《栗花歌》:“天花銀盤充庖廚,漫山鱉裙鴨腳庸材耳。”
詞語分解
- 鼈的解釋 鼈 (鱉) ē 爬行動物,生活在水中,形狀像龜,背甲上有軟皮,無紋。肉可食,甲可入藥。亦稱“甲魚”、“團魚”;有的地區稱“鼋”;俗稱“王八”。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裙的解釋 裙 ú 一種圍在腰以下的服裝:裙子。裙钗。筒裙。連衣裙。百褶裙。 像裙子的東西:牆裙。鼈裙。裙礁(海岸邊的珊瑚礁)。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鼈裙”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食材含義(主流用法)
指鼈甲四周的肉質軟邊,屬于傳統佳肴,常見于文獻記載:
- 形态與食用:鼈裙是鼈殼邊緣的軟肉部分,口感鮮美,需去除黑皮後烹饪。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提及“嫩籚筍煮鼈裙羹”。
- 别稱:部分地區稱為“鼈邊”。
- 曆史記載:宋代洪邁《夷堅丁志》記載了王從事妻擅長烹饪鼈裙的故事,說明其作為美食的曆史悠久。
二、比喻含義(較少見)
用于形容女性因長裙拖地導緻行動遲緩,類似烏龜爬行:
- 該用法出自成語“鼈裙”,由“鼈”(烏龜)和“裙”組合,比喻裙子過長影響行動。
補充說明
- 權威側重: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滬江詞典)均以食材解釋為主,比喻義僅個别詞典收錄。
- 使用建議:現代語境中多指鼈的食用部位,比喻義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如需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夷堅志》《閑情偶寄》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鼈裙
鼈裙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女性穿着過于保守、守舊的服裝,尤其是衣裙下擺太過寬松、拖地的款式。這個詞一般帶有貶義意味,用來形容那些穿着過時的、不合時宜的女性服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鼈裙的拆分部首是鳥和衣,其中鳥是“鳥”字的繁體字形,衣是表示衣物的部首。鼈裙的總筆畫數為18畫。
來源
鼈裙一詞源自中國的民間俗語,最早出現于清代。它的來源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鼈裙是指古代婦女長衣裙下擺過長,很容易拖在地上,就像是一隻爬行緩慢的鼈在地上拖行一樣。另一種說法認為鼈裙是指鼈的外形寬大,女性穿着過于寬松的裙子,就像是鼈的殼一樣。
繁體
鼈裙的繁體寫法為鱉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鼈和裙的寫法有所不同。鼈的古代寫法為“鼈”,而裙的古代寫法為“群”。
例句
1. 她穿着一條鼈裙,看起來像個過時的時光穿越者。
2. 這位年輕女孩不喜歡鼈裙式的衣服,她更追求時尚與個性。
組詞
鳳凰裙、豹紋裙、蓬松裙
近義詞
保守、守舊、過時
反義詞
時尚、潮流、前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