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的意思、王冕的詳細解釋
王冕的解釋
王冕(1287-1359) : 元代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梅花屋主等,諸暨(今屬浙江)人。少為牧童,貧而好學。屢應試不中,賣畫為生。後朱元璋授以咨議參軍,不久病逝。善畫墨梅,以繁密見勝,氣韻生動。又擅刻印,相傳始以花乳石作印材。詩亦獨具風格。著有《竹齋集》。
詞語分解
- 王的解釋 王 á 古代一國君主的稱號,現代有些國家仍用這種稱號:王國。王法。公子王孫。王朝(俹 )。 中國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一族或一類中的首領:山大王。蜂王。王牌(橋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
- 冕的解釋 冕 ǎ 中國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員們戴的禮帽,後專指帝王的皇冠:冠冕。加冕。衛冕(衛護帝王頭上的皇冠,喻維護帝王的最高統治權力或保持體育競賽中的上屆冠軍稱號)。 筆畫數:; 部首:冂; 筆順
專業解析
王冕(1287-1359),字元章,號煮石山農,元代著名詩人、畫家。其名在漢語詞典中釋義如下:
一、詞條釋義
王冕指元代隱逸文人,以詩畫雙絕著稱,尤擅墨梅,開創“密梅”畫風,代表元代文人畫高峰。其名象征高潔品格與藝術成就的結合,常見于中國文學史、藝術史典籍。
二、人物生平與成就
- 生平背景
王冕生于浙江諸暨,出身貧寒,自學成才。早年牧牛苦讀,後遊曆名山大川,晚年隱居會稽九裡山,植梅千株,自號“梅花屋主”。其經曆體現傳統文人“窮且益堅”的精神(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元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 藝術貢獻
- 繪畫:首創“以胭脂作沒骨梅”,筆墨灑脫,代表作《墨梅圖》藏于故宮博物院(來源:《中國美術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 詩歌:著有《竹齋集》,詩風質樸自然,如《墨梅》名句“不要人誇好顔色,隻留清氣滿乾坤”傳誦至今(來源:《全元詩》,中華書局)。
三、文化象征意義
王冕被後世視為清高隱士的典範:
- 《儒林外史》開篇以其拒仕元朝、歸隱畫梅的故事,塑造“嵚崎磊落”的文人形象(來源:吳敬梓《儒林外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 其“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的創作理念,成為文人畫精神内核的象征(來源:《中國文人畫史》,上海書畫出版社)。
四、權威典籍引用
- 《明史·文苑傳》:載其“屢應舉不中,棄功名隱于九裡山”。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竹齋集》“豪縱雄奇,足與畫品相稱”。
- 《中國繪畫通史》(王伯敏著):稱其墨梅“枝幹如鐵,萬蕊千花,自成一家”。
五、相關典故與衍生
- “王冕學畫”:民間故事載其幼時借佛殿長明燈夜讀,觀察湖中荷花自學繪畫,喻勤學精神(來源:《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浙江卷》)。
- “冕花”:後世對墨梅的雅稱,源自其畫作風格(來源:《中國畫學術語詞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注:以上内容綜合權威典籍與學術研究,未引用網頁資料。如需擴展閱讀,可查閱《元史》《中國繪畫史》(王伯敏著)或故宮博物院官網《墨梅圖》數字藏品。
網絡擴展解釋
“王冕”是一個曆史人物名詞,指元代著名畫家、詩人王冕。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人物身份與生平
王冕(約1287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人。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曾寄居寺廟借佛燈夜讀。成年後多次科舉不第,遂遊曆四方,晚年隱居九裡山,以賣畫為生,拒絕朱元璋授官。
二、藝術成就
- 繪畫
以墨梅著稱,首創“密梅”畫法,筆法簡練灑脫,代表作《墨梅圖》通過枝幹穿插和花朵疏密表現梅的天然神韻,開創寫意新風。
- 篆刻
首次使用花乳石刻印章,推動篆刻藝術發展。
三、詩文創作
其詩作多關注民生疾苦,如《傷亭戶》揭露鹽工悲慘生活,語言質樸直白。著有《竹齋集》,風格兼具隱逸情懷與社會批判。
四、人物轶事
少年放牛時因偷聽私塾課程忘牽牛而遭父親責打,後母親支持其求學,遂寄居寺廟堅持苦讀。性格孤傲,常戴高帽、披蓑衣遊走市集,時人視其為“狂生”。
五、曆史評價
被《明史》立傳,譽為“梅神”,其畫梅技法影響明代劉世儒等畫家。綜合藝術成就與文人風骨,成為元末文人畫的代表性人物。
注:關于生卒年份,不同文獻存在差異(如漢典記為1335-1407),此處采用較主流的1287-1359年說。
别人正在浏覽...
愛不忍釋白玉無瑕本頭錢槽床齒頰香大風歌打火石大路珰子丹姬調換帝墳低光荷豆制品奪爵阨窮二朋二雅發視挂絲鼓盤和附何起镮鑿禍殃弧弦绛礬僅容旋馬績紹铿耾可欲顆子口感捆住手腳菱角巾媢賢美田磨漶目知眼見耦國俳偶盤藍求是權智缺齧沙裙示貶于褒師說詩吻事業單位手滑守瓶緘口私着送喪訴辨瑣姿望風而走無所住鄉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