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馬的意思、納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馬的解釋

猶納粟。 明 代入監之資。 明 張居正 《請申舊章饬學政以振興人才疏》:“援納粟納馬等例,僥幸出身,殊壞士習。”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二·納粟民生高第》:“ 景泰 以後,胄監始有納馬之例,既改為輸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納馬"在漢語中屬于曆史性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社會制度解析。根據《中國曆史大辭典》記載,"納馬"一詞最早見于元代典章制度,特指邊疆地區以馬匹抵充賦稅的特定形式。具體表現為:

一、字義溯源 "納"字取《說文解字》"收也"之本義,引申為繳納、進貢;"馬"指代牲畜馬匹。二字組合形成"以馬為賦"的核心含義,《元史·食貨志》載"諸路納馬,驗其毛色而第為三等"佐證此解。

二、制度沿革 該制度在明代發展為系統的"納馬中鹽"政策,據《明會典》記錄,商人可按規定數量繳納馬匹換取鹽引,形成特殊的邊貿體系。清代《欽定續文獻通考》則記載了西北少數民族通過"納馬差發"履行賦役義務的史實。

三、現代轉義 在方言學範疇,《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西南官話中"納馬"作動詞使用,指代骟馬(閹割馬匹)的畜牧行為,此用法仍存在于川滇交界地帶。

網絡擴展解釋

“納馬”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

  1. 曆史制度含義(明代)
    指明代通過繳納馬匹或粟米換取國子監入學資格的制度。該制度始于景泰年間,允許民衆以物資代替考試資格,後逐漸演變為變相捐官途徑,導緻學風腐敗。例如張居正曾批評此制度“僥幸出身,殊壞士習”。

  2. 網絡流行語含義
    源自藏語“馬”(納馬),後演變為表達驚訝、疑惑或無語情緒的用語。例如在社交媒體中,網友會用“納馬?!”表示對事件的震驚或不解。

辨析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明史》或明代奏疏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茶幫身悲良弓閉暗嬖豎財祿倉米捶胸楚江萍刍說楚澤搭扣道基定說惰力方相返嘴非我族類改絃易轍公份兒鈎股絓結關内含譽後患鹄立劍輪疾痛救焚益薪酒簍拘狹穅覈口訣離叛隆弊龍蛻馬來人冒耏妙語如珠迷怖命祜鳥革翚飛逆斷貧忙黔婁妻輕齎青精君氣習全群芍陂三世一爨捎貨沈舟破釜世霸手脖子帨鞶通訴通語無取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