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門的意思、茅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門的解釋

雉門。古王宮五門之一。 漢 劉向 《說苑·至公》:“ 楚莊王 有 茅門 者法曰:羣臣大夫諸公子入朝,馬蹄蹂霤者,斬其輈而戮其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茅門"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意涵的複合詞。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字面本義 "茅"指茅草,"門"為門戶,組合後特指用茅草覆蓋的門戶。這種建築形式常見于古代貧寒人家,《禮記·檀弓下》記載"蓬戶甕牖,編桑以為樞",可印證茅門作為簡樸居所的象征。

二、禮制引申義 《周禮·天官》記載周代宮室制度時,将"茅門"列為諸侯宮室五門之一,特指外朝與内廷之間的第三道門,又稱"雉門"。此門以茅草覆頂,體現"以茅飾門,示儉德也"的禮制思想,承載着古代禮法等級制度的建築符號功能。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先秦建築制度、禮制文化等領域仍是重要術語。需注意與"茅山""茅舍"等相似概念區分,後者分别指道教聖地和草屋居所,不具備禮制建築的特殊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茅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1. 詞義:指“雉門”,即古代王宮五門之一。雉門是周代宮殿制度中的第二道門,屬于禮儀性建築,常用于重要儀典或接待賓客()。

  2. 結構:

    • 茅(máo):上下結構,本義為“白茅”(一種草本植物),後也用于姓氏。
    • 門(mén):獨體字,指房屋、車船等的出入口()。

曆史典故

據《說苑·至公》記載,楚莊王曾頒布“茅門之法”,規定群臣、大夫、公子入朝時,若馬蹄踩到屋檐下的排水槽(霤),需斬斷車轅并處罰駕車者。此法令體現了古代宮門禮儀的嚴格性()。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相關制度考證,可參考《周禮》或《說苑》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晻昧阿耨達池謷訾比況鬓雲澶淵承事蟲霜沖州撞府春眠村妻大本待理不理蹈機打毬釣駱駝洞仙歌鬥車短器械獨根苗發背凡豔風雲會耕岩盥洗漢月交通溝矜名捐忘俊龐駿遠亢宗老衲樂退安貧令妹漏脯充饑卵胎生馬主内容瓢觯锵铿輕薄情窦情深一往勤志窮兒秋凋桼政骐馵如虎傅翼贍田實信受學咝溜私增踢瓶卧車羨愛枭匪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