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頭的意思、尺頭的詳細解釋
尺頭的解釋
(1) [size]∶尺碼
(2) [cloth and silk] 〈方〉∶衣料;零碎料子
拿了一匹尺頭
詳細解釋
(1).綢緞衣料。 元 施惠 《幽閨記·天湊姻緣》:“果有這等異事。老夫告回,即辦尺頭羊酒來作賀。”《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其餘土産貨物尺頭禮儀之類甚多,真叫做滿載而歸。”《紅樓夢》第二一回:“﹝ 鳳姐 ﹞一面又拿大紅尺頭給奶6*子丫頭親近人等裁衣裳。”
(2).猶尺碼。《水浒傳》第一○三回:“ 張世開 嫌那緞子顔色不好,尺頭又短,花樣又是舊的,當下把 王慶 大駡。”
詞語分解
- 尺的解釋 尺 ǐ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亦稱“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漢時一尺等于.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一尺長的白絹,借指小畫幅;.書信)。尺短寸長。尺牍。 量長度的器具:竹尺。 像尺的東西:鐵尺。仿尺。戒尺。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尺 ě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 頭的解釋 頭 (頭) ó 人身體的最上部分或動物身體的最前的部分:頭骨。頭腦。頭臉(a.頭和臉;b.指面貌;c.指面子,體面)。頭角(僶 )(喻青年的氣概或才華)。 指頭發或所留頭發的樣式:留頭。剃頭。 物體的頂端:山頭。筆頭。兩頭尖。 指事情的起點或端緒:從頭兒說起。頭緒。 物體的殘餘部分:布頭兒。 以前,在前面的:頭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頭等。頭生。 首領:頭子。頭目。 方面:他們是一頭的。 臨,接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尺頭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尺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依據權威漢語詞典如下:
-
名詞:指布料、綢緞等織物的零碎剩餘部分或不成整匹的料子。
- 這個含義強調物品是裁剪或使用後剩下的、尺寸較短或不完整的材料。例如:“這塊尺頭可以用來補衣服。”、“店裡處理一些零星的尺頭。”
- 來源依據: 此釋義是現代漢語中“尺頭”最常用的意思,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等通用詞典中均有收錄,指“零碎的料子;零頭”。
-
量詞:用于計量布匹、綢緞等織物的長度單位(舊時用法)。
- 在曆史上或某些方言中,“尺頭”也曾直接用作量詞,相當于“尺”,表示一尺的長度。例如:“買了兩尺頭紅布。” 不過,這個用法在現代标準漢語中已不常見,多被簡單的“尺”取代。
- 來源依據: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等大型曆時性詞典收錄了此義項,指明其作為量詞,猶言“尺”,用于布帛。
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 “尺頭”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其名詞義項(指零碎布料)相對更常用,尤其是在與縫紉、布料相關的語境中。
- 方言差異: 量詞用法可能在部分方言區仍有保留,但在普通話中已屬古舊或方言用法。
“尺頭”的核心含義是指不成整匹的、零碎的布料或織物(名詞),曆史上也曾用作布匹的長度量詞(量詞,現已少用)。
網絡擴展解釋
“尺頭”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一、基本釋義
-
綢緞衣料
指用于制作衣物的布料或絲織品,常見于古代文獻及方言中。例如:
- 《幽閨記》提到“即辦尺頭羊酒來作賀”,此處“尺頭”指賀禮中的布料。
- 《紅樓夢》中“四疋上色尺頭”也指高檔衣料。
-
尺碼或尺寸
指測量長度的标準或衣物的規格。例如:
- 《水浒傳》描述張世開嫌棄緞子“尺頭又短”,即指尺寸不足。
- 方言中(如北平方言),“尺頭兒”可表示尺寸大小或預留的餘地。
二、曆史與用法
- 古代度量演變:
不同朝代“一尺”的實際長度不同,如商代約16.95cm,漢代約21.35-23.75cm,北魏達30.9cm。
- 方言特色:
在北方地區,“尺頭”常指布料或零碎料子,如例句“拿了一匹尺頭”。
三、使用場景
- 文學作品:多用于描述布料、禮物或服飾相關場景。
- 日常方言:在北方口語中可指尺寸、布料或留有餘地(如“做事留些尺頭兒”)。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尺頭”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方言中。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語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府巡按百腳白熱備覽彪章電動機跌宕昭彰疊聯鼎席阿房廢興伉直高能物理學革争合署鴻钜紅雪懷囊揮汗成雨魂帕江水不犯河水兼顧劫禅井管拘墟徑直侰束鸠勒舉動軍漢空文枯水蓼蟲陵溪溜子魯迅墓眉诩迷鬼啟寵納侮奇錯饒頭忍死人約黃昏柔木如化森壁僧官绱鞋燒獻牲糈申領師延水鬥天固同蒿哇笑韋絝無媿色誣污五獻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