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有《太平青箓書》百馀卷,赤界,白素,青首,朱目。相傳 三國 吳 于吉 在 曲陽 流水上得之。見《雲笈七籤》卷一一一引《洞仙傳·于吉》。後因以“青籙”泛指道家經籍。 唐 司馬劄 《贈王道士》詩:“青籙祕不聞,黃鶴去不止。”
青箓(qīng l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源于道教文化和古代文獻,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闡釋:
指道教記載仙官名錄的青色符箓或秘文。"青"象征東方生氣與仙家境界,"箓"特指道教秘傳的符命、圖籍。合稱指代登仙名冊或天神授予的秘典,象征修行者位列仙班的憑證。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1年。
在道教典籍中,"青箓"與"紫書"并稱,代表最高階的仙籍符命。如《雲笈七籤》卷五載:"青箓白簡,太上之章",指代記載長生秘法的神聖文書。其載體多為青絹朱字,用于帝王受命、道士授箓的宗教儀式,具有溝通天人的神聖性。
來源:《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
《隋書·經籍志》以"青箓白簡,赤文紫字"描述谶緯文書,引申為天命所歸的符瑞。
來源:《二十五史辭典》,中華書局,2004年。
唐代李商隱《贈華陽宋真人》詩"青箓秘文啟上清",喻指道教經卷開啟仙界之門。
來源:《全唐詩典故辭典》,湖北辭書出版社,1989年。
"箓"本義為帝王冊命(《說文解字》:"箓,符命也"),東漢後道教吸收此概念,将"青箓"與五行學說結合:東方屬木,其色青,主生發,故以青色承載長生秘錄。此文化融合體現了道教對傳統禮制的宗教化重構。
來源:《道教詞語通釋》,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
“青箓”是一個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義和文化背景分析:
字義分解
可能的含義
使用提示
該詞未見于常見文獻,需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若涉及古籍或道教典籍,建議結合原文段落分析,或咨詢宗教文化研究領域的專家。
安適白君不敵骖镳長企谄妄承制錯連蹙拶典诰調鐘鬥嬉方袍番商發運伏牛山告祢給足骨幹過舌還踵黑韓王恒裁很戾褐衣不完畫戟昏昧腳碓戒定經學舉止大方連華隸籍禮接吏巾離戾靈翼靈雨隨車綿蒙目見木戾朋從情話清一色三河沙表賞懷神車呻呼神武挂冠飾動四大部洲鎖梁歎憤滔朗同鋪托貿文糞曉明西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