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差之毫牦,失之千裡的意思、差之毫牦,失之千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差之毫牦,失之千裡的解釋

同“ 差之毫釐,謬以千裡 ”。氂,亦作“ 釐 ”。《魏書·樂志》:“但氣有盈虛,黍有巨細,差之毫氂,失之千裡。”《舊唐書·魏徵傳》:“此乃差之毫釐,失之千裡。” 元 高文秀 《襄陽會》第一折:“俺父親差之毫釐,失之千裡,掉在壕裡,籤了大腿。”《玉嬌梨》第十二回:“差之毫釐,失之千裡,一着不到,滿盤從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差之毫牦,失之千裡”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指開始時極微小的差錯,最終可能導緻巨大的錯誤或偏差。強調細節的重要性,警示人們要謹慎對待初始階段的微小差異。

二、詞源與演變

  1. 早期出處
    • 可追溯至《禮記·經解》:“差若毫厘,缪以千裡”。
    • 《魏書·樂志》明确記載:“差之毫氂,失之千裡”。
  2. 後世引用
    • 元代雜劇《襄陽會》、清代小說《玉嬌梨》均沿用此句式。
    • 《增廣賢文》将其收錄為經典名句,進一步推廣傳播。

三、書寫與讀音

四、現實意義與應用

五、關聯成語
與“失之毫厘,謬以千裡”“千裡之堤,潰于蟻穴”等成語内涵相通,均強調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差之毫牦,失之千裡》的意思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差距雖然隻有微小的毫厘,但卻可能導緻失去千裡之外的東西。它形象地表達了細微之處也同樣重要的觀念。

拆分部首和筆畫

《差之毫牦,失之千裡》的拆分部首是“巳”和“牛”,拆分筆畫為5畫。

來源與繁體字寫法

《差之毫牦,失之千裡》來源于古代的《孟子》。在繁體字中,成語的寫法為「差之毫髦,失之千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成語《差之毫牦,失之千裡》可以寫作「差之毫犥,失之千裡」。

例句

他們倆的成績隻相差了一分,但他因此失去了全額獎學金。可見,差之毫牦,失之千裡。

組詞

差距、差異、差遣

近義詞

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有差别,絲毫不同;細微之差,造成巨大差異

反義詞

不差之毫,得之千裡;無差别,完全一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