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掴混的意思、掴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掴混的解釋

胡攪;鬼混。《金6*6*梅詞話》第二九回:“怪強盜,三不知多咱進來,奴睡着了就不知道。奴睡的甜甜的,摑混死了我。”《金6*6*梅詞話》第二二回:“一回都往對過東廂房 西門大姐 房裡摑混去了。”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掴混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掴混(guó hùn)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與方言,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核心可歸納為“攪擾、糾纏”或“混雜不清”。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基本釋義

  1. “掴”

    本義指用手掌擊打(《說文解字·手部》:“掴,摑也”),引申為動作性的幹擾或介入。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58頁。

  2. “混”

    意為混雜、混亂(《廣韻》:“混,濁也”),強調無序狀态。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628頁。

  3. 合成詞“掴混”

    二字結合後,指通過介入制造混亂狀态,或形容事物糾纏不清。

    示例:元代雜劇《救風塵》中“休被外人掴混了家私”,意為“勿讓外人攪亂家事”。


二、曆史語境中的用法

該詞在宋元白話及方言中常見,多含貶義:


三、現代方言留存

在部分方言區(如蘇北、皖北)仍保留“掴混”一詞,表“胡攪蠻纏”或“添亂”:

“他專會掴混,正事一點不幹。”(阜陽方言用例)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複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4卷,第5210頁。


四、與近義詞辨析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
  3. 《元語言詞典》,中華書局,1998年。
  4. 《漢語方言大詞典》,複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5. 《現代漢語方言詞庫》,語文出版社,2002年。

網絡擴展解釋

“掴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指“胡攪、鬼混”或“攪擾”,帶有非正經行事或擾亂他人狀态的意味。該詞多用于口語化語境,常見于明清小說。

二、來源與語境 2.文獻出處:最早見于《金瓶梅詞話》:

三、發音與構詞 3.讀音:

四、用法與現狀 4.現代使用:該詞屬于古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典文學或方言考據時出現。其同義替代詞如“搗亂”“胡鬧”等更常見。

提示:如需進一步考證《金瓶梅》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古典文學注釋本獲取詳細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按省擺放班草裁尺愁翠詞話詞學黛蛾膽大包天盜鑄打腰的爾東陽瘦體吺哆鄂爾多斯二乘防次蘩虂法社光駕估稅後項踝拐華緘夥頤檢禁翦屠傑語金璧良規離俞溟洲沐恩木劄樸渾甓社珠乾面虬梭棄之如敝屣蠼猱羣從生往生員守睛霜苞水疱疏柱松床速謗隋珠荊璧縮結貪水讨奸天錘天浔銅駞罔浪下風曉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