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衰杖的意思、衰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衰杖的解释

居丧用的麻绖与哭丧棒。《后汉书·济北惠王寿传》:“父没哀慟,焦毁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肿。”《隶续·汉封丘令王元宾碑阴》 宋 洪适 释:“碑云:门徒雨集,盛于 洙 泗 ,故衰杖过礼,等于事父。惜乎碑石沦碎,姓名不能尽见。” 章炳麟 《二羊论》:“ 武帝 优于功臣,而薄于人纪,督促其从子以就衰杖。藉令以父殁无命为辞,则君固有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衰杖”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衰”与“杖”组成,属于古代丧礼用语。具体释义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衰(cuī)

    本义为古代丧服,后作“缞”,指用粗麻布制成的衣服,衣襟与袖口不缝边,以示哀痛。《汉语大词典》记载:“衰,同‘缞’,丧服也。”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仅见于古籍。

  2. 指居丧时所执的“孝杖”,多用竹、木制成。《辞源》解释:“杖,居丧时所执,以表哀毁。”其形制与材质因亲属关系不同而有差异。

二、合用含义

“衰杖”连用,指代整套丧服与丧具,特指古代丧礼中亲属穿戴的粗麻衣与手持的哀杖。《礼记·问丧》记载:“为父苴杖,为母削杖……居倚庐,寝苫枕块,哭昼夜无时,歠粥。”说明衰杖是丧礼中表达哀悼的礼仪符号。

三、文化内涵

古代丧礼制度中,“衰杖”具有等级象征。例如,子女为父母服丧需持苴杖(粗竹杖),为其他亲属持削杖(削光竹节的细杖)。《仪礼·丧服》详细记载了不同亲属关系对应的衰裳规格与杖制,体现了宗法社会的伦理秩序。

四、现代演变

随着丧葬习俗简化,“衰杖”一词已逐渐退出日常生活,仅存于文献研究与历史考据领域。当代《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该词,但《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工具书仍保留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衰杖”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解释
    指居丧期间使用的两种丧具:麻绖(用麻制成的丧带,系在头部或腰部)和哭丧棒(出殡时孝子手持的棍棒,象征哀痛)。

  2. 构成与用途

    • 衰(cuī):通“缞”,特指丧服中的麻布带,是古代“五服”制度中的粗麻丧服。
    • 杖(zhàng):即哭丧棒,用于支撑身体或表达悲痛。
      二者结合,体现了古代丧礼中对孝子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如《后汉书》记载“衰杖在身,头不枇沐”,形容守孝者不梳洗、以表哀思。
  3. 古籍例证
    《隶续·汉封丘令王元宾碑阴》提到“衰杖过礼,等于事父”,说明古代士人常以严守衰杖之礼彰显孝道。

  4. 注意可能的误解
    部分资料(如)将“衰杖”解释为“年老体弱拄拐杖”,实为对“衰”和“杖”字义的误读。该词本义专指丧具,而非泛指老人。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隶续》等古籍,或查阅权威辞典如《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北边逼介存庇动不动方表反水风檐桂緑海岛宏辞猴子跳哗釦花里胡绍环屈呼扬匠理蹇士兼涂教导员戒鉴济急金箍开衅开眼界苦寒来学禡祷麦笼蛮珍海错门径瞑光墨池末富内果皮抨辟平水迁除乞惆杞狗磬石杉船殇殀神权社情识变从宜嘶啸送声宋玉踏红题破山寺后禅院通泻握灵蛇之珠武风五袴谣綫材蠁虫乡县县旍弦子小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