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倨嫚 ”。亦作“ 倨僈 ”。傲慢。《漢書·王尊傳》:“太後 徵史 奏 尊 為相倨慢不臣。”《漢書·王尊傳》:“禦史大夫中奏 尊 暴虐不改,外為大言,倨嫚姗上,威信日廢。”《禮記·雜記下》“ 少施氏 食我以禮” 漢 鄭玄 注:“時人倨慢,若 季氏 則不以禮矣。” 陸德明 釋文作“倨僈”。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誅韓本末》:“ 金 虜使 趙之傑 、 完顔良弼 來賀正旦,倨慢無禮。”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九:“﹝ 顧棟高 ﹞性倨慢,不合。”
“倨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基本釋義
指态度傲慢、輕慢,常用來形容人自大無禮的表現。字形上,“倨”本義為蹲坐時姿态不端,引申為傲慢;“慢”則指怠慢,兩者結合強化了不敬之意。
引證與用例
相關辨析
該詞在古籍中亦寫作“倨嫚”“倨僈”,屬異體字現象,但核心含義不變。近義詞包括“傲慢”“驕慢”,反義詞如“謙恭”“恭敬”等。
總結來看,“倨慢”多用于描述古代人物或嚴肅語境中的傲慢态度,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可通過經典文獻加深理解。
倨慢(jù màn)一詞指的是傲慢自大、蔑視他人的态度或行為。它由“倨”和“慢”兩個字組成。
“倨”字的部首是人木,其中“亻”表示人,“木”表示樹木。它的總筆畫數是10劃。
“慢”字的部首是心忄,其中“忄”表示心。“慢”字本身的總筆畫數是14劃。
“倨慢”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絕世》一篇中,其引申義為虛妄自大。
“倨慢”一詞的繁體字為「倨慢」。
古代的“倨慢”字寫作「倨慢」。
他的倨慢态度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
組詞:傲慢、倨傲、傲然
近義詞:傲慢、驕傲、自大
反義詞:謙遜、和藹、謙虛
以上就是關于“倨慢”的相關内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