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校飾的意思、校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校飾的解釋

裝飾。《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鉤落者,校飾革帶,世謂之鉤絡帶。” 晉 法顯 《佛國記》:“此本是吾割肉貿鴿處,國人由是得知,於此處起塔,金銀校飾。” 王國維 《胡服考》:“古大帶、革帶皆無飾,有飾者胡帶也。後世以其飾名之,或謂之校飾革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校飾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語義場域的疊加。從語素構成分析,"校"指校勘、核對,《說文解字》釋為"木囚也",後引申為考核驗證之意;"飾"則源于《周禮·天官》"飾行"之訓,本義為修整裝飾。二者結合形成"校而飾之"的動态過程,具體表現為:

在文獻學範疇,校飾指對文本進行雙重處理:先通過校雠考訂消除訛誤,再施以文辭潤色。這種操作常見于古代典籍整理,如《後漢書·蔡邕傳》記載的"校飾經籍"工作,既包含版本比勘,又涉及文句修飾。在器物學領域,校飾則指對器物進行雙重加工,如青銅器鑄造中先校正器形,再進行紋飾雕刻的工藝流程,故宮博物院藏商代司母戊鼎的鑄造記錄印證了這一技術傳統。

該詞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多次出現,特指清代學者對古籍"先校後飾"的整理規範。現代漢語中主要用于學術語境,如中華書局《古籍整理條例》仍将校飾列為文獻修複的重要工序。

網絡擴展解釋

“校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ào shì(),其核心含義為裝飾,特指對物品進行點綴或修飾。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校”在此處取“裝飾”之意,“飾”則為修飾、裝點,合指通過添加裝飾物使物品更美觀。例如:

    • 用于革帶:“鈎落者,校飾革帶,世謂之鈎絡帶”(《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
    • 用于建築:“金銀校飾”佛塔(《佛國記》)。
  2. 曆史演變
    據王國維《胡服考》考證,古代中原的革帶本無裝飾,後受胡服影響出現帶飾的革帶,稱為“校飾革帶”,可見該詞與外來文化交融相關。


二、用法與語境


三、總結

“校飾”是古代文獻中常見的詞彙,側重對物品的具象修飾,尤其用于描述帶有文化交融背景的裝飾工藝。其讀音和含義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曆史、文獻時仍具重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校”字的多重讀音(如jiào表“校對”),可參考漢字解析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包覆拔山超海辯護士不欺暗室菜籽齒馬之懼丑侪創例穿花納錦廚頭竈腦寸草銜結村強大袋鼠嚲避撫轼撫谕公共衛生谷耗國高還至歡伯黃狀扈簿瀖濩郊籍潔練精甲靖志九品蓮台記叙文駒影口袋來勢臉紅筋暴蓮龛練閲力黑裡言論德母親起角青芒清顔起贓人情物理軟叽叽儒衣上月沈水香詩流市隱四塗梭服蘇蘇擿埴同歸于盡窩裡朵無腳蟹跣剝響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