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收沒的意思、收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收沒的解釋

猶沒收。強制地将財産收歸官有。《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或雲寄附隱藏,復加收沒。”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曹靖華譯<蘇聯作家七人集>序》:“ 靖華 譯的兩種小說都積在 台靜農 家,又和‘新式炸6*彈’一同被收沒。”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收沒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收沒(shōu mò)是現代漢語中的正式用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依法強制收繳并歸公

指國家行政機關或司法機關依據法律規定,将個人或組織的非法所得、違禁物品或用于違法行為的財物強制收回并上繳國庫。此含義強調法律強制性和所有權轉移至國家的特征。

示例:

海關在稽查行動中依法收沒了走私的文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第1186頁;《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收錄“沒收”相關條款。

二、古代漢語中的“沒收”同義表述

在曆史文獻中,“收沒”與“沒收”意義相通,指官府對財産、土地的強制充公行為,多用于刑罰或抄家場景。

示例:

《明史·刑法志》載:“犯謀逆者,家産收沒入官。”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5卷第108頁;《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收沒”詞條。


使用特征說明:

  1. 詞性:動詞(及物),需帶賓語(如“收沒財産”)。
  2. 語體色彩:屬書面正式用語,多用于法律、行政文書及新聞報道。
  3. 構詞分析:聯合式合成詞,“收”(接收)與“沒”(隱藏→充公)複合而成,凸顯“強制歸屬公權”的核心語義。

權威參考依據:

(注:因辭典數據庫版權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文獻來源均标注權威出版社及頁碼供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收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指通過強制手段将財産或物品收回并歸為官方所有,常與法律制裁或行政措施相關。以下是詳細解析:

  1. 核心含義
    “收”表示接收、獲取,“沒”意為剝奪或失去,組合後強調強制剝奪所有權的行為。例如官府沒收非法財物,或依法收繳涉案財産。

  2. 曆史引證與用法

    • 古代文獻如《南史·齊紀下》記載:“或雲寄附隱藏,復加收沒”,描述東昏侯時期對隱匿財産的沒收。
    • 現代用例可見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中提到的譯作被“收沒”,體現強制收繳的語境。
  3.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法律、行政或曆史描述中,如:

    • 政府打擊犯罪時沒收贓物;
    • 曆史上對叛亂者財産的充公;
    • 文獻中描述資産被強制收回的情況。
  4.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實際使用中更多作為動詞短語,需根據上下文判斷是否為固定搭配。

别人正在浏覽...

安堵如故安着暴戾被頭鞭捶踩高蹻才性查實詞華打射鼎覆第三産業東海關怼筆對床風雨獨角多哇發奏胏附沸鬧負席觀玩紅燈綠酒候賀荒漠蕙茝假率儉薄見風轉篷江山易改,禀性難移诘治畿服謹默酒戰沮擾老耄六慎六霙癃疾龍潭虎窟輪佥路易十六盟國名利雙收明密平處破浪乘風欽身啟土染風習俗孺子沙州水渰老鼠署用貪陵田舍兒無添和五牙邪讒謝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