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癃疾的意思、癃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癃疾的解釋

衰弱疲病。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字說·集字二》:“《緗素雜記》雲:‘古語有二聲合為一字者……龍鐘切為癃字,潦倒切為老字,謂人之老羸癃疾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癃疾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醫學術語,指身體衰弱或行動不便的疾病,尤其指下肢癱瘓或慢性衰弱病症。該詞最早見于《黃帝内經》,如《素問·五常政大論》提到“其病癃閉,邪傷腎也”,描述因腎氣受損導緻的排尿困難與肢體無力症狀。漢代《說文解字》将其解釋為“罷病也”,段玉裁注曰“謂疲極之病”,強調其長期病弱的特點。

古代醫學文獻中,癃疾常與“痹症”“痿證”相關聯,如《金匮要略》記載的肢體麻木症狀。明清時期《醫宗金鑒》進一步将其細分為虛實兩類,虛證多由氣血不足所緻,實證則與外邪侵襲相關。現代《中醫大辭典》将其定義為“泛指衰弱性疾病及小便不利之症”,涵蓋排尿障礙與整體機能衰退兩層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癃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拼音:lóng jí(ㄌㄨㄥˊ ㄐㄧˊ)。
  2. 結構:由“癃”和“疾”兩個半包圍結構的漢字組成。
  3. 含義:指衰弱疲病的狀态,多用于形容年老體弱、多病羸弱之人。例如宋人孫奕在《履齋示兒編》中提到:“龍鐘切為癃字……謂人之老羸癃疾者”。

二、詞源與用法

  1. 古語溯源:
    • “癃”本義指身體衰弱或小便不暢的病症(如《黃帝内經》中“癃閉”)。
    • “疾”泛指疾病或體弱狀态。
    • 二者結合後,詞義側重于年老體衰、多病交加的綜合性描述。
  2. 文獻例證:
    • 宋代文獻中,該詞常與“老羸”連用,形容老年群體因衰弱而行動不便的狀态。

三、相關詞語

四、使用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百源學派本心變證熛炭草包城栅磁通量耽古饤核饤坐梨貳話惡兆發裝棼亂伏閤敷愉高高興興供偫官報泓窈華榱黃蒼蒼灰管晦匿奸漸敬分荊枝集議楫子空囊浪聞嚨喉濾波賣杏虎南北佩珍鬅鬙撲揞啓發式青标請訓汽筒讓居任屬肉身燈贍濟善善惡惡繕修識宇說白道綠擡褃謄録萬恨千愁微節舞智下交先鞭曏日鮮醒協心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