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貪淩 ”。貪婪侵奪。《國語·周語中》:“若貪陵之人來,而盈其願,是不賞善也。”《晉書·庾峻傳》:“雖以爵祿使下,臣無貪陵之行。” 唐 柳宗元 《國子司業陽城遺愛碣》:“麤厲貪淩,待公順之。欺僞譎詐,待公信之。”
“貪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含義
“貪陵”指貪婪侵奪的行為或心态,通常形容對權勢、財富等過度追求且不知滿足的狀态。該詞由“貪”(貪求、不知足)和“陵”(侵淩、欺壓)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因貪欲而侵犯掠奪”。
2. 詞義演變與古籍出處
3. 近義詞與使用場景
“貪陵”常與“貪淩”通用(如、3、5所述),多用于描述權力濫用或道德敗壞的語境,例如曆史文獻中對官員腐敗的抨擊,或警示世人克制貪欲的論述。
4. 現代使用情況
現代漢語中,“貪陵”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日常口語中常用“貪婪”“貪得無厭”等替代。
總結
該詞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過度欲望的批判,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貶義色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國語》《晉書》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貪陵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由“貪”和“陵”兩個字組成。
“貪”字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6劃。
“陵”字的部首是⾖,總筆畫數為11劃。
“貪陵”一詞的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指的是貪心妄想,盲目追求功名利祿而最終敗亡的命運。
在繁體字中,“貪”字與簡體字相同,“陵”字則為“北”,總筆劃數為10劃。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貪字的寫法有多個版本。比如在《說文解字》中,貪字是以“寸”字代替左半部分,右側加上5劃的“貝”字。而在金文和小篆中,貪字又以“巨”字代替左側部分。
陵字的古代寫法較為穩定,多見于金文和小篆中,形狀與現代字體相近,陵字下部一般為“⾖”,上部為“臨”或“夷”。
1. 他貪陵妄圖,最終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2. 年紀輕輕,就被貪陵之心所蒙蔽,喪失了原本應有的潛力。
貪心、貪官、貪污、貪贓枉法
貪婪、貪戀、貪欲
節制、適度、克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