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慎的意思、六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慎的解釋

謂國君所應謹慎的六事。《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申子 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和)女;慎而行也,人且隨女。而有知見也,人且匿女;而無知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無知也,人且行女。故曰:惟無為可以規之。’”後以為立身處世的箴言。 唐 皇甫湜 《履薄冰賦》:“行之止於三思,戒實先於六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六慎”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概念,主要強調在言行舉止中需謹慎的态度,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具體延伸:

基本釋義

“六慎”最初指國君治理國家時應謹慎處理的六個方面(),源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中申子的言論。核心思想是通過謹慎的言行和智慧,達到“無為而治”的境界。

具體内容

  1. 言行之慎
    • 慎言:說話需審慎,避免輕率()。
    • 慎行:行動前深思熟慮,考慮後果()。
  2. 處世之慎
    • 慎思:周密思考後再做決定。
    • 慎交:謹慎選擇交往對象,避免受不良影響()。
  3. 治國之慎
    • 申子提出,國君需通過謹慎的言行和智慧,使臣民無法揣測其意圖,從而實現“無為而治”()。

延伸意義

唐代皇甫湜在《履薄冰賦》中将“六慎”擴展為個人立身處世的箴言,強調“三思而後行”,成為儒家修身思想的一部分()。

現代解讀

當代語境下,“六慎”可理解為對生活各方面的自律,如謹言慎行、擇善而交等,適用于職場、社交等需規避風險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出處,可參考《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或唐代文獻中的相關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六慎

六慎(liù shèn)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六(liù)和慎(shèn)。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六的部首是八,共有八個筆畫;慎的部首是心,共有十三個筆畫。

來源

六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慎字本意為謹慎、小心,用于告誡人們要謹慎行事、小心從事。

繁體

繁體字“六慎”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六慎的書寫方式略有不同。六字的上方有一個“丷”字旁,表示“六”的意思;慎字的形狀則更接近心形。

例句

1. 做事情要六慎小心,不要掉以輕心。

2. 他對待工作非常六慎,從不馬虎對待。

組詞

六慎沒有特定的常用組詞,可以根據具體的語境進行搭配。

近義詞

謹慎、小心、慎重、細心等。

反義詞

輕率、魯莽、粗心、大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