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采;辭藻華麗。 唐 杜甫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詩:“詞華傾後輩,風雅靄孤鶱。” 明 海瑞 《教約》:“日後仍踵前弊,不流之胸中而取之他人者,縱極詞華,亦加撲戒。”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 楚 聲之在 漢 宮,其見重如此,故後來帝王倉卒言志,概用 楚 聲,而 武帝 詞華,實為獨絶。”
(2).言詞的才華。口才。 唐 白居易 《哭皇甫七郎中》詩:“志業過 玄晏 ,詞華似 禰衡 。”
"詞華"在漢語中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其釋義具有權威詞典依據:
指詩文或言語中運用的華麗辭藻與修飾技巧,強調語言形式的優美與表現力。
權威出處: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義項,釋為"文辭的華美"(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雖未單列詞條,但"詞"字條目下明确"詞藻"含"華美的詞彙"義項,與"詞華"内涵相通。
古代文獻中可引申指人的文采與創作才能,常見于評價性語境。
經典例證:
《全唐詩》中劉禹錫《酬樂天見寄》有"詞華今獨步"句,贊許白居易的文才超群(中華書局,1960年校訂本)。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亦用"詞華之士"指代擅于文辭者(古籍出版社,1956年點校本)。
例:王國維《人間詞話》評周邦彥"詞華典麗",即指其語言精工華美(人民文學出版社,1960年版)。
“詞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核心層面解析:
文采與辭藻華麗
指文章或言辭中展現的文學才華和修飾技巧,強調語言表達的優美與修辭的豐富性。例如唐代杜甫在《贈比部蕭郎中十兄》中寫道:“詞華傾後輩,風雅靄孤鶱”,形容其文采出衆。
言詞的才華與口才
側重于個人運用語言的才能,包括即興表達和辯論能力。白居易在《哭皇甫七郎中》中評價友人“詞華似禰衡”,即借三國時期才子禰衡的典故,贊其言辭犀利、才華橫溢。
“華”字單獨可指光彩、精華(如“含英咀華”)或中華文化(如“華夏”),但在“詞華”中特指語言層面的華美特質(參考、9)。
如需進一步了解“華”的更多含義或“詞華”的具體用例,可查閱古典詩詞或語言學相關典籍。
畚局别産碧秀撥損不偏不倚踳雜垂殆竄繞磋切殚籌道長悼屈點字電子束鼎分斷炊風矩符官服劍根祖宮園還翰海望昏頭打腦浸泡積玉攫搏軍籍開噴開天窗悃款列叙曆落流湯滴水厲音鸾蜂蜜名垂萬古内部聯繫膩旗平翅氣格侵蠹清淡瓊彩曲池人定日影乳香詩将視覺殊稱睡寐誦德襚禮踏戽天和僞化文章經濟文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