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relessness]∶疏忽大意;掉以輕心
行動失慎
(2) [cause a fire through carelessness]∶指失火
貨艙失慎,延及艙面
(1).失火。語本《周禮·天官·宮正》:“春秋以木鐸修火禁。” 賈公彥 疏:“謂宮正於宮中6*特宜慎火,故修火禁。”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輪船失火》:“貨艙失慎,延及艙面,燃着自來火,遂至不可撲滅。” 震鈞 《天咫偶聞·南城》:“ 鹹豐 末,戶部失慎,火三日不熄,存案悉燬。”
(2).不慎。 章裕昆 《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蔣翊武下起義令》:“ 孫武 裝彈失慎爆6*炸, 邢伯謙 以其事來告。”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失慎漢語 快速查詢。
“失慎”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疏忽大意,不夠謹慎
指因粗心或缺乏警惕而導緻失誤,常用于描述行為或決策上的不慎重。例如:“處理事務時若失慎,可能引發嚴重後果”。
指失火
源于古代對火災的委婉說法,常見于文獻或正式場合。例如:“貨艙失慎,火勢延及艙面”。
詞源與用法
“失慎”由“失”(失去、失誤)和“慎”(謹慎)構成,最早與防火相關,如《周禮》中提及“修火禁”,後衍生為失火的代稱。現代漢語中更多用于表示疏忽大意。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言類網站。
《失慎》這個詞的拼音是“shī shèn”,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首是“丿”(撇),右邊的部首是“心”。它共有12個筆畫。
《失慎》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失去謹慎或不小心。它指的是行動或決策時沒有考慮周到或沒有留心,導緻出現問題或遭受損失。
《失慎》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失”的意思+“慎”的意思組合而成的。失就是失去,慎就是謹慎。因此,《失慎》表示失去謹慎或不小心的意思。
《失慎》的繁體字是「失慎」。
在古代,表示《失慎》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古漢字常用寫法是「適瘆」。
以下是一些使用《失慎》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以《失慎》為組成部分的詞語:
與《失慎》意義相近或相反的詞語包括:
近義詞:粗心、大意、輕率
反義詞:謹慎、小心、慎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