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瓦罐不離井口破的意思、瓦罐不離井口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瓦罐不離井口破的解釋

見“ 瓦罐不離井上破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瓦罐不離井口破”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含義
    字面指汲水的瓦罐常因頻繁接觸井口邊緣而破損,比喻長期從事某行業或冒險行事的人,最終可能因疏忽或風險積累而遭遇失敗甚至災禍。

  2. 引申意義
    強調對重複性、高風險行為的警示:即使看似平常或可控的事情,若缺乏謹慎,也可能因慣性疏忽釀成嚴重後果。例如《水浒傳》中引用此句,暗指長期涉險終将失手。

  3.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元代雜劇《海門張仲村樂堂》第二折,原句為“瓦罐不離井口破,我去也”。
    • 明代文獻如《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進一步引用,并擴展為“将軍難免陣前亡”的類比。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勸誡他人避免過度依賴經驗或輕視風險,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增強宿命論色彩。例如《漢書·遊俠傳》以“瓦罐不離井上破”暗喻勢所必至的結局。

  5. 近義表達
    類似成語如“将軍難免陣前亡”“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均強調長期涉險的必然代價。

該成語通過生活現象揭示普遍規律,融合了經驗哲學與風險警示,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強調“積累性風險”或“宿命必然”的側重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瓦罐不離井口破》

“瓦罐不離井口破”是一句成語,意味着如果一個瓦罐長時間放在井口的話,由于長期風吹日曬以及水的侵蝕,瓦罐最終會破裂。這個成語比喻一個人或者一個集體始終停留在一處,不能與外界有所交流和接觸,最終會導緻沒有發展和進步。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王”、“瓦”和“井”,其中“王”是對皇帝的尊稱,也代表統治;“瓦”指的是瓦器,代表容器;“井”代表水源。這三個部首組合在一起,形成了這個成語的意義。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後漢書·劉熊傳》,原文是:“石墜無法不至地下,鳏寡無锺馗及河侯。”後來經過改變,成為了現在的成語形式。

在繁體字裡,“瓦罐不離井口破”這個成語的寫法是「瓦罐不離井口破」。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成語“瓦罐不離井口破”可以寫作“瓦罐不僂@口破”。漢字“僂”在現代寫法中已經很少使用了,可以把它理解為“歪斜”的意思。

例句:他一直守在家裡不去外面學習,真是瓦罐不離井口破。

組詞:瓦罐、離井、井口、破裂。

近義詞:守株待兔。

反義詞:積羽沉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