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oft;lithe]∶軟和;不堅硬
柔軟的墊子
柔軟的體操
(2) [supple]∶[織物] 質地柔韌、柔順
質地柔軟的皮革
(1).軟和;不堅硬。 漢 陸賈 《新語·資質》:“在高柔軟,入地堅彊。”《隋書·隱逸傳·徐則》:“身體柔軟,顔色不變,經方所謂屍解地仙者哉!”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四用縷字韻為王實之壽》詞:“輸與靈和殿前柳,柔軟隨風學舞。” 明 劉基 《蓦山溪》詞:“玄華柔軟,摠被秋霜染。”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四章:“對人民要像銀子一樣柔軟。”
(2).柔和。 唐 朱灣 《同清江師月夜聽堅正二上人為懷州轉法華經歌》:“前心後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軟音。” 巴金 《秋》六:“沒有别的聲音,除了水波的低語,柔軟的月光罩住了一切。” 楊朔 《潼關之夜》:“那位青年軍人站在我的眼前,一種熟習的柔軟的話語滾動在我耳邊。”
(3).軟弱,不剛強。 宋 蘇舜欽 《城南歸值大風雪》詩:“又不知胸中肝膽掛鐵石,安能柔軟隨良媒。”
(4).謂處事隨和,凡事不多計較。《水浒傳》第二四回:“柔軟是立身之本,剛強是惹禍之胎。”
(5).猶細軟。指軟便而容易攜帶的貴重物品。 明 孫梅錫 《琴心記·歸途遇寇》:“内中柔軟的都去了,縱使後車無恙,也濟得許多事?”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柔軟漢語 快速查詢。
“柔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維度理解:
指物體軟和、不堅硬,常用于形容材質或觸感,例如“柔軟的布料”“柔軟的沙灘”。引申義也可表示處事隨和、不固執,如《水浒傳》提到“柔軟是立身之本”。
物理性質
性格與處事
文學與生活場景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柔軟”既可描述客觀物體的物理特性,也可用于抽象的性格或處事方式,需結合語境具體理解。
柔軟一詞指的是物體或事物的質地柔軟、靈活,易彎曲或易捏弄。這個詞常用來形容細膩、順滑、充滿彈性的感覺。
柔軟的部首是水(氵)和糸(纟),它的拼音是róu。根據康熙字典,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
柔軟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漢字,是漢字的意境和文化的體現。在繁體字中,柔軟的寫法為「柔軟」。
根據考古發現和文獻記載,古時寫柔軟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一種古時漢字寫法是「軟柔」,筆畫較多,形狀更加古樸。
1. 小貓蜷縮在柔軟的毯子上,享受着溫暖和舒適。
2. 她的聲音像柔軟的羽毛,輕輕地拂過耳邊。
3. 這款床墊非常柔軟,能為你提供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1. 柔軟劑
2. 柔軟性
3. 柔軟度
4. 柔軟感
1. 柔和
2. 柔嫩
3. 柔順
4. 柔滑
1. 硬
2. 堅硬
3. 剛性
4. 堅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