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第的意思、避第的詳細解釋
避第的解釋
謂避仕宦之途而退居家中。《後漢書·皇甫規傳》:“ 芳 ( 胡芳 )曰:‘ 威明 ( 皇甫規 )欲避第仕塗,故激發我耳。’” 李賢 注:“言欲歸第避仕宦之塗也。”《後漢書·皇甫規傳》:“ 規 為人多意筭,自以連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數上病,不見聽。”一說當作“避弟”。參見“ 避弟 ”。
詞語分解
- 避的解釋 避 ì 躲,設法躲開:避雨。避暑。避世。避諱。回避。避重就輕。避世絕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針。 躲就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第的解釋 第 ì 次序:第一。次第。等第。 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科第。及第。落第。 封建社會官僚貴族的大宅子:宅第。府第。門第。進士第。 但:運動有益于健康,第不宜過于劇烈。 姓。 筆畫數:; 部首:竹; 筆
網絡擴展解釋
“避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已較少使用,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指避開仕宦之途,退居家中,即主動辭去官職或回避官場,選擇隱居的生活方式。
二、出處與語境
- 《後漢書·皇甫規傳》記載:
- 胡芳提到:“威明(皇甫規)欲避第仕塗”(意為皇甫規想避開官場退隱);
- 皇甫規本人“數上病,不見聽”(多次稱病請辭未獲準許)。
- 字義拆分:
- 避:躲避、回避(如《說文解字》注“避,回也”);
- 第:此處指官宦宅第,代指仕途或官職(一說通“弟”,但尚無定論)。
三、現代關聯與用法
該詞屬于曆史語境詞彙,現代漢語中幾乎不再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歸隱”“辭官”等替代。如需查閱古籍原文或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避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避第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避諱、避忌。它由"避"和"第"兩個字組成。
它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分别表示"走"和"人"。它的總筆畫數為23畫,其中"辶"部分有7畫,"⻏"部分有16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統治時期。古時候,人們普遍相信第一字有神聖的意義,因此避免直接稱呼帝王的名字,用"第一"來替代。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習慣逐漸延伸到其他領域,形成了如今的"避第"概念。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跟簡體字相同,都是使用"辶"和"⻏"作為部首,總筆畫數也一樣。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漢字中,"辶"部分的寫法可能是"⻊","⻏"部分可能是"⺀"。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使用了。
例句:他對這個話題避之唯恐不及。
與"避第"相關的組詞包括:避忌、避諱、避嫌等。
近義詞有:回避、諱莫如深、藏匿等。
反義詞有:公開、直接、面對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