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硠硠的意思、硠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硠硠的解釋

(1).石相擊聲。 唐 柳宗元 《晉問》:“羅列而伐者……聲振連巒,柹填層谿。丁丁登登,硠硠稜稜,若兵車之乘淩。” 唐 鮑溶 《雲溪竹園翁》詩:“硠硠雲溪裡,翠竹和雲生。”

(2).形容他物相擊聲。 唐 楊炯 《渾天賦》:“聞雷霆之隱隱,聽枹皷之硠硠。” 清 錢謙益 《嫁女詞》之一:“中堂何喧闐,明燭耀銀缸。箱簾啟萎蕤,刀尺聲硠硠。”

(3).堅強。《文選·潘嶽<馬汧督诔>》:“慨慨 馬生 ,硠硠高緻。” 李善 注引《廣雅》曰:“硠硠,堅也。” 清 龔自珍 《懷我生之先箴》:“天幹硠硠,地支氣昌;帝組織我陰陽,庸詎知非我符?” 清 馮桂芬 《按察司銜署安徽廬鳳颍道天津剛愍金公墓志銘》:“硠硠 金公 ,傲若有餘。指揮料量,苗薅髮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硠硠”是一個拟聲詞,通常用于形容物體碰撞或震動時發出的響亮聲音。以下是詳細解析:

  1. 基本釋義
    “硠硠”讀作láng láng(雙音節疊詞),主要模拟沉重、宏亮的聲響,如石頭滾動、雷聲轟鳴或金屬器物撞擊聲。例如古籍中描述車輪滾動時可能用“硠硠”形容其聲響。

  2. 語境應用

    • 自然現象:可形容雷聲(如“雷聲硠硠”)或山石崩落聲。
    • 器物碰撞:如兵器相擊、鐘磬敲擊等場景,例如“金石硠硠,劍戟交錯”。
    • 文學修辭:古代詩詞中常借其渾厚音韻增強畫面感,如描繪戰場的肅殺氛圍。
  3. 相關變體
    在部分文獻中,“硠”也與其他字組合使用,如“礧硠”(lèi láng),含義相近,均指向宏大聲音。

  4. 使用提示
    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口語中較少見,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典籍中。若需現代替代詞,可用“轟隆”“哐當”等拟聲詞。

如需更多例證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言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硠硠的意思

硠硠(lóng lóng)是一個形容詞,形容物體堅硬、穩固不動的樣子,通常用來形容山石或者建築物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硠的部首是石字旁,具體拆分為⺣(石)和口(口部),總共有8個筆畫。

硠的部首是石字旁,整個字共有19個筆畫。

來源

《硠硠》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賈仲明的《稼軒志》中,用來形容庭院的建築物堅硬牢固。後來逐漸被運用到其他領域,如山石、壇台、樓閣等。

繁體

繁體字為「礱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硠硠的寫法為「硠」,沒有今天的字頭相連的形态。

例句

1. 山巒起伏,寺廟莊嚴,整個景色顯得硠硠可嵌。

2. 這座古城牆曆經滄桑,卻依然硠硠屹立在那裡。

組詞

1. 硠石(形容硬度極高的石頭)

2. 硠台(形容堅固的台子)

3. 硠樓(形容高大、堅固的樓房)

近義詞

堅硬、穩固、結實

反義詞

柔軟、不穩定、脆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