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後帝的意思、後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後帝的解釋

(1).傳說中的廁神。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五:“ 陶侃 曾如厠,見數十人,悉持大印,有一人朱衣平上幘,自稱後帝雲:‘以君長者,故來相報,三載勿言,富貴至極。’ 侃 便起,旋失所在,有大印作公字當其穢處。《雜五行書》曰:‘厠神曰後帝。’”《南史·沉慶之傳》:“鹵簿固是富貴容,厠中所謂後帝也。”

(2).繼前王即位者。《隋書·高祖紀下》:“自古哲王,因人作法,前帝後帝,沿革隨時。” 元 郝經 《泰山賦》:“前王後帝,崇德報施。”


天帝;上帝。《詩·魯頌·閟宮》:“皇皇後帝,皇祖 後稷 。” 鄭玄 箋:“皇皇後帝,謂天也。”《論語·堯曰》:“予小子 履 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後帝。”《楚辭·天問》:“何獻蒸肉之膏,而後帝不若。” 王逸 注:“後帝,天帝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後帝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隨曆史語境演變。以下是權威詞典及文獻中的解釋:

  1. 基本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後帝”由“後”與“帝”組合而成。“後”在甲骨文中指君主,如“夏後氏”;“帝”則指最高天神或人間帝王。二者連用可表示“天神”或“人君”,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定。

  2. 曆史語義演變

    《辭源》指出,“後帝”在先秦文獻中多指天帝。例如《詩經·魯頌·閟宮》中“皇皇後帝”,鄭玄注為“天也”。漢代以後,詞義擴展至人間帝王,如《漢書》以“後帝”代稱君主。

  3. 文獻用例解析

    • 《左傳·文公二年》載:“皇皇後帝”,杜預注:“謂天也”,此處指代天神。
    • 東漢《白虎通義》稱:“後帝者,德合天地”,賦予帝王“天命所授”的權威性。
  4. 文化符號意義

    學者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分析,“後帝”在商周祭祀體系中兼具神權與王權象征,體現了早期中國“政教合一”的政治哲學。

網絡擴展解釋

“後帝”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和語境理解:

一、主要含義:天帝/上帝

  1. 指代至高神
    在先秦文獻中,“後帝”常指天帝或上帝,是祭祀對象。例如:

    • 《詩經·魯頌·閟宮》提到“皇皇後帝,皇祖後稷”,這裡的“後帝”與“後稷”并列,強調其神聖性。
    • 《論語·堯曰》中商湯禱詞“敢昭告于皇皇後帝”,亦指天帝。
  2. 文化延伸
    《楚辭·天問》中“後帝不若”的“後帝”被王逸注解為天帝,體現先秦對天神的普遍信仰。


二、次要含義

  1. 廁神傳說
    南朝《異苑》記載廁神名為“後帝”,如陶侃遇廁神自稱後帝的傳說。此用法較少見,多與民間信仰相關。

  2. 繼位君主
    《隋書》等文獻中,“後帝”可指繼前王即位的君主,如“前帝後帝,沿革隨時”,但此義項使用頻率較低。


三、總結

“後帝”的核心含義為天帝,多見于儒家經典;其他含義(廁神、繼位君主)屬于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或民間傳說。需根據文本類型(如經史子集或志怪小說)判斷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翺遊白河白鶽傍矣川唱喝抄擿癡迷戴悅打辣酥地雷遁匿餓莩方便諷傳革舃公函觀瞧孤卲華平夥種駕肩接武驕日掎鹿錦服緊急關頭金練今樣救應考勤苦役老校梁益立地成佛離書龍種馬毛水摩勒逆子賊臣醲賞攀升潛躲青門解袂起石虬龍犬羊區理忍俊不住三思而行市估衰退叔姑桃汛同種頽裂外家拳望眼将穿纖經小山眉銷聲斂迹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