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relessness]∶疏忽大意;掉以轻心
行动失慎
(2) [cause a fire through carelessness]∶指失火
货舱失慎,延及舱面
(1).失火。语本《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鐸修火禁。” 贾公彦 疏:“谓宫正於宫中6*特宜慎火,故修火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轮船失火》:“货舱失慎,延及舱面,燃着自来火,遂至不可扑灭。” 震钧 《天咫偶闻·南城》:“ 咸丰 末,户部失慎,火三日不熄,存案悉燬。”
(2).不慎。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蒋翊武下起义令》:“ 孙武 装弹失慎爆6*炸, 邢伯谦 以其事来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失慎汉语 快速查询。
失慎是汉语中的动词性短语,其核心含义指因疏忽或不够谨慎而导致意外或失误。根据权威词典解释与语用分析,该词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词义分解
“失”表示丧失、偏离,“慎”指谨慎、周密,组合后强调因未能保持应有的审慎态度而产生负面结果。《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指出,“失慎”多用于书面语境,指“行为或言辞上的不谨慎”。
结构特征
作为动补式复合词,其语法功能常作谓语,如“操作失慎引发事故”。在语义搭配上,多与“言行”“处事”“管理”等抽象名词形成主谓结构,如汉典网例句“发言失慎导致外交风波”。
语用分层
与“疏忽”“大意”构成近义词链,但“失慎”更强调主观责任性,如《司法文书用语规范》明确“失慎”适用于需承担法律后果的过失场景。反义词链包含“谨严”“审慎”等表周密态度的词汇。
“失慎”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疏忽大意,不够谨慎
指因粗心或缺乏警惕而导致失误,常用于描述行为或决策上的不慎重。例如:“处理事务时若失慎,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指失火
源于古代对火灾的委婉说法,常见于文献或正式场合。例如:“货舱失慎,火势延及舱面”。
词源与用法
“失慎”由“失”(失去、失误)和“慎”(谨慎)构成,最早与防火相关,如《周礼》中提及“修火禁”,后衍生为失火的代称。现代汉语中更多用于表示疏忽大意。
近义词与反义词
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语言类网站。
板干被幞边贸扁桃腺长舌骋绩亶厚道长争短地豆诋短踶蹶独冠遏渐防萌放迹反眼不识风疙瘩讽诵匄貣告月更房公强护田林胡颜加官晋爵荐誉检责家政金佩絶岩军庸口分田枯木朽株辽州廪膳生柳季虏廷马虎眼蛮庭毛耸沬泣邈以山河磨合罗佞恶逆折弄瓦之喜前番桑柔邵南声吞气忍审合拾拣肃泐桃花面温溼响彻纤茸先赏衔卮蟹粉邪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