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arelessness]∶疏忽大意;掉以轻心
行动失慎
(2) [cause a fire through carelessness]∶指失火
货舱失慎,延及舱面
(1).失火。语本《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鐸修火禁。” 贾公彦 疏:“谓宫正於宫中6*特宜慎火,故修火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轮船失火》:“货舱失慎,延及舱面,燃着自来火,遂至不可扑灭。” 震钧 《天咫偶闻·南城》:“ 咸丰 末,户部失慎,火三日不熄,存案悉燬。”
(2).不慎。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蒋翊武下起义令》:“ 孙武 装弹失慎爆6*炸, 邢伯谦 以其事来告。”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失慎汉语 快速查询。
“失慎”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疏忽大意,不够谨慎
指因粗心或缺乏警惕而导致失误,常用于描述行为或决策上的不慎重。例如:“处理事务时若失慎,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指失火
源于古代对火灾的委婉说法,常见于文献或正式场合。例如:“货舱失慎,火势延及舱面”。
词源与用法
“失慎”由“失”(失去、失误)和“慎”(谨慎)构成,最早与防火相关,如《周礼》中提及“修火禁”,后衍生为失火的代称。现代汉语中更多用于表示疏忽大意。
近义词与反义词
例句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语言类网站。
《失慎》这个词的拼音是“shī shèn”,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的部首是“丿”(撇),右边的部首是“心”。它共有12个笔画。
《失慎》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失去谨慎或不小心。它指的是行动或决策时没有考虑周到或没有留心,导致出现问题或遭受损失。
《失慎》这个词的来源比较简单,是由“失”的意思+“慎”的意思组合而成的。失就是失去,慎就是谨慎。因此,《失慎》表示失去谨慎或不小心的意思。
《失慎》的繁体字是「失慎」。
在古代,表示《失慎》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它的古汉字常用写法是「適瘆」。
以下是一些使用《失慎》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以《失慎》为组成部分的词语:
与《失慎》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包括:
近义词:粗心、大意、轻率
反义词:谨慎、小心、慎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