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解除盔甲。停戰。《宋書·武帝紀中》:“﹝ 義熙 ﹞十四年正月壬戌,公至 彭城 ,解嚴息甲。”
“息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息甲”指解除盔甲,引申為停戰。該詞常用于古代軍事語境,表示軍隊停止戰鬥、卸下裝備進入休整狀态。
《宋書·武帝紀中》記載:“(義熙)十四年正月壬戌,公至彭城,解嚴息甲。”
此例中“息甲”明确表示解除戰備狀态,印證其軍事休整的含義。
與“息甲”相關的成語包括:
“息甲”不僅體現具體軍事行為,也暗含和平意向。例如,古代将領在戰後“息甲”既是對士兵的休整,也象征暫時結束沖突。
“息甲”是一個漢字詞,總計由9個筆畫組成。它的部首拆分為“心”和“甲”兩個部分。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原本搭配的是一個象形符號,如圖:
由于曆史的進程和技術的發展,現代漢字的形式逐漸演變,并且有了繁體字。繁體字“息甲”在字形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一個心字作為旁邊的部分。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不同。以“息甲”為例,它的古代寫法為類似于象形文字的樣式,如下:
這裡給出一些“息甲”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的到來讓我可以稍事息甲。
2. 在戰争期間,士兵們需要找到合適的時間息甲。
“息甲”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合起來形成新的詞語。比如:
1. 息甲複兵:指停止打仗,解除武裝。
2. 息甲歸田:指士兵解散,恢複農業生活。
近義詞可以是解甲歸田,表示士兵解散,回鄉從事農田勞動。
而和“息甲”相反的詞是“掉甲”,表示士兵們在戰鬥中陣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