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愛的意思、通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愛的解釋

猶博愛。普遍的友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愛"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指普遍、無差别的仁愛或博愛。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用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通愛(tōng ài)指遍及萬物的仁愛之心,強調愛不分親疏貴賤的普遍性。

該詞源自先秦思想,尤與墨家“兼愛”學說相關,主張打破血緣級界限的平等之愛。例如:

《墨子·兼愛中》:“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

此思想體現了“通愛”的本質——将關愛擴展至所有人。


二、權威辭書解釋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通愛”釋義為“猶兼愛”,即普遍平等的愛。其哲學内涵與墨家“視人如己”的倫理觀直接關聯。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10卷,第592頁。

  2. 《中文大辭典》(台灣中國文化研究所):

    釋為“廣博之愛”,引《墨子》用例,強調愛的無差别性。

    來源:《中文大辭典》第28冊,第314頁。


三、古籍文獻用例


四、現代使用與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通愛”一詞極少獨立使用,其内涵多由“博愛”“兼愛”等替代。但在研究先秦哲學、倫理學或古漢語詞彙時,仍需明确其本義。

語義提示:該詞不可與“通曉情愛”(如“通曉愛情”)等現代通俗解讀混淆。


參考文獻

  1. 《墨子》(戰國墨翟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董仲舒《春秋繁露》(西漢),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3. 《漢語大詞典》(1997),上海辭書出版社。
  4. 《中文大辭典》(1968),台灣中國文化研究所。

網絡擴展解釋

“通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通愛”指普遍的友愛或博愛,強調對他人的廣泛關愛,而非局限于特定對象。這一概念與儒家思想中的“仁愛”、墨家主張的“兼愛”有相通之處。

  2. 出處與例句

    • 清代許南英的詩句:“得失窮通愛自如,食貧風味憶當初”,表達對人生際遇的豁達态度,隱含普遍接納之意。
    • 清代許雷地的詩句:“懷人漫說蓬山遠,绮夢能通愛黑甜”,此處“通愛”可理解為對甯靜生活的向往。
  3. 近義詞與關聯詞
    根據詞義,其近義詞包括博愛、泛愛、兼愛等,反義詞則可能為“偏私”“獨愛”。在組詞中,“通愛”常作為整體使用,較少拆分(如提到“通愛”作為組詞示例)。

提示:若需更深入的文化背景分析,可參考《論語》《墨子》等經典中對“愛”的擴展闡釋。

别人正在浏覽...

标垛吡唎餅子桃不蒙拆除朝賀朝鐘暮鼓徹上徹下寵赉喘鳴辭論次止達概丹字點把點诋诮洞然負橐餻李哥白尼貴嚴鼓氣禾頭生耳紅樹歌童黃屋朱輪話語權斛鬥魂子胡荽緘題季節酒錢涓塵具爾孔顔練帛臨水登山鹿栌論裁羅曼墨妙亭牧守甯歲女鳥跑紅迫劫千秋觀青潤秋英期望值撒和生魂深究識韓雙歌套彙體檢無款蠁蟲信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