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蒙的意思、不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蒙的解釋

即 夫蒙 。古 西羌 姓。 唐 王維 有《奉和聖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胪卿歸安西應制》詩, 趙殿成 注:“ 不蒙 ,蕃将之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需結合古代用法分析。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不”為否定副詞;“蒙”本義為覆蓋(《說文·艸部》:“蒙,王女也”),引申為承受、遭受、接受(如“蒙難”“蒙塵”)。故“不蒙”即“不承受”“不接受”或“未遭受”,多用于被動語境。

二、曆史文獻中的典型用法

  1. 表示“未獲得”恩惠或賞賜

    《漢書·武帝紀》:“朕之不敏,不能遠德,是以不蒙靈祐。”此處指未能承受上天福佑。

  2. 表示“不被”允許或采納

    王充《論衡·累害》:“忠言不蒙采納,反受其咎。”指谏言未被接受。

  3. 表示“免于遭受”災禍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不蒙其咎,而蒙其福。”指避免災禍而獲得福澤。

三、現代漢語的遺留痕迹

該詞偶見于固定表達或仿古語境,如“不蒙嫌棄”(謙辭,意為“承蒙不棄”)、“不蒙其利”(未得其好處),但整體已屬罕用詞彙。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第一卷,第42頁
  2.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1)第89頁
  3.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26頁
  4. 《左傳譯注》(中華書局,2016)第312頁
  5. 《論衡校釋》(中華書局,1996)第102頁

網絡擴展解釋

“不蒙”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作為姓氏

  1. 來源與釋義
    “不蒙”是古代西羌的複姓,屬于少數民族姓氏。例如唐代詩人王維在《奉和聖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胪卿歸安西應制》詩中提到的“不蒙都護”,即指姓氏為“不蒙”的官員。

    • 注音:拼音為bù méng(部分網頁标注為“bù mēng”,但更常見的讀音為“méng”)。
  2. 曆史例證
    趙殿成在注解王維詩時明确提到:“不蒙,蕃将之姓”,印證了其作為姓氏的用法。

二、作為成語(較少見)

部分網頁(如)提到“不蒙”可引申為“不受騙、不被欺騙”,并标注拼音為bù méng,但這種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屬于現代網絡語境下的延伸釋義,需謹慎使用。

例句參考

“不蒙”的主要含義為古代姓氏,建議優先以此釋義為準;而作為“不受騙”的引申義,可能存在争議或口語化表達。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或姓氏研究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閣白頭偕老邦節闆心襃厚薄情不知所措沖田籌回初小大窠電表颠齒豐貨錢趕不及趹步姽嫿黃松松霍夫曼見義敢爲金爐九雇寄與捐業絶衆鈞令軍帽軍械磕頭碰腦轠轳淚天淚地隸家令閤霾天貓牛木夾目秀眉清甯晷貧敝品式敲冰求火鳅魽啟召濡化三不拗六梢間雙方殊塗四王送子娘娘鎖鑐圖窮匕見娃草隗嚣宮文甲誣逮無梁桶嚣會小轎車熙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