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墨妙亭的意思、墨妙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墨妙亭的解釋

(1).亭名。在 浙江 吳興 舊 湖州府 署内。 宋 熙甯 五年, 孫莘老 任 吳興 太守時,築亭收藏境内自 漢 以來古文遺刻,故名 墨妙亭 。 蘇轼 為此作《墨妙亭記》

(2).亭名。在 江蘇 太倉 城北 淮雲寺 中。 元 浙江 軍器提舉官 顧信 與 趙孟頫 友好,将所得 趙 書刻于石上,并築亭保護,故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墨妙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化建築遺存,其名稱蘊含着深厚的書法藝術與人文内涵。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墨妙”二字可拆解為:

  1. 指代書法、繪畫所用的墨汁,引申為書畫作品或文字遺迹。古代文人常以“墨”象征藝術創作,如《說文解字》釋“墨”為“書墨也”,強調其與書寫的關聯。

  2. 意為精微、高超,《廣雅》釋為“神也”,形容技藝達到超凡境界。在藝術語境中,“妙”特指作品氣韻生動、技法精湛,如謝赫《古畫品錄》提出的“氣韻生動”即為“妙”的體現。

“墨妙亭”合稱,即收藏書法名作之亭,彰顯對翰墨精品的珍視與傳承。其曆史淵源與核心文化價值如下:


一、曆史背景與建造者

北宋熙甯五年(1072年),湖州知州孫覺(字莘老)于官署旁修建此亭,專門收藏湖州境内散佚的古代碑刻,包括漢、唐名家書法真迹及拓本。蘇轼在《墨妙亭記》中記載:“熙甯四年,高郵孫莘老自廣德移守吳興……明年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


二、核心功能:碑刻收藏與保護

亭内曾彙聚三十餘通珍貴碑石,涵蓋漢代篆隸、魏晉行草及唐代楷書,如顔真卿《石柱記》、王羲之《蘭亭序》刻石等。南宋《嘉泰吳興志》載:“亭中碑刻,皆漢唐遺法,書翰之精也。” 此舉開創了地方官府系統性保存金石文獻的先河。


三、文化象征與文人雅集

墨妙亭成為文人鑒賞書法的聖地。蘇轼、米芾等均曾題詠,蘇轼所作《孫莘老求墨妙亭詩》中“蘭亭繭紙入昭陵,世間遺迹猶龍騰”之句,以王羲之墨迹為喻,贊頌碑刻的藝術永恒性。亭名由此升華為書法藝術精神傳承的象征。


四、存續與重建

原亭于宋元之際毀于戰火,但曆代屢有重建。1996年,湖州市政府于飛英公園内依宋代形制複建墨妙亭,并重新摹刻部分古碑(如顔真卿《石柱記》),延續其文化使命。現存碑刻部分藏于湖州博物館。


“墨妙亭”一詞承載着中國古代士大夫對書法藝術的敬畏與守護,其名稱本身即是對筆墨精粹與文化傳承的禮贊。今日重建之亭,仍為研究金石學、書法史的重要載體,見證中華文明中“金石不朽”的信仰。


參考文獻來源:

  1. 蘇轼《墨妙亭記》(《蘇轼文集》卷十一)
  2. 《嘉泰吳興志》(南宋地方志)
  3. 蘇轼《孫莘老求墨妙亭詩》(《蘇東坡全集》)
  4. 湖州市政府《飛英公園志》(1996年重建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

“墨妙亭”是中國曆史上兩處重要的文化遺迹名稱,分别位于浙江湖州和江蘇太倉,均以收藏珍貴書法石刻而聞名:

  1. 湖州墨妙亭(北宋)
    由湖州知州孫覺(字莘老)于北宋熙甯五年(1072年)修建,位于府治北隅。其目的是收集并保護湖州境内自漢代以來的古文遺刻,包括漢碑、唐碑等36種珍貴石刻,如《漢費府君碑》《顔真卿幹祿字書碑》等。蘇轼曾為此亭撰寫《墨妙亭記》,并留下詩句“後來視今猶視昔,過眼百年如風燈”,感歎曆史變遷。該亭曆經宋末戰亂損毀,清代至近代多次重建,現存于湖州飛英公園東側。

  2. 太倉墨妙亭(元代)
    由元代官員顧信于1318年建于太倉淮雲寺内,用于珍藏其師趙孟頫的書法石刻,包括《送李願歸盤谷序》《歸去來辭》等作品。趙孟頫曾親訪此亭并題詩,使其成為文人雅集之地。明代因魏忠賢生祠事件遭劫,後逐漸湮沒,1983年于張溥故居舊址重建,現為太倉重要文化景觀。


延伸含義
“墨妙”二字體現對書法藝術的推崇,兩座亭均以保存、傳播名家墨寶為核心功能,成為中國古代金石學與書法文化的重要載體。需注意,部分詞典将其解釋為“形容文辭書畫優美”的成語,但實際更常見于特指這兩處古迹。

别人正在浏覽...

白法北境崩颠不傳撤根到底陳州粜米吹沙出角此中三昧賜紫村疏帝阊冬月鬥鵝多管閑事粉塵豐劍風輕雲淨奉仰風雨跟絓規建海參崴鶴膝紅塵黃鹢翦拂瞷瑕奸笑剪子皎月軍牍看垛錢匡神傫傫蠡谷柳子厚體馬溜子楙遷貌執眇藐濃密萍浏醴起義欽犯青及券外人枭深刺腧髓深房神木愣吞石棧束蒿松骨天衷塗柑往徕完顔無鲑菜無損象形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