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蠁蟲的意思、蠁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蠁蟲的解釋

蟲名。即土蛹。又名地蛹、知聲蟲。《爾雅·釋蟲》“蟲蠁” 清 郝懿行 義疏:“《香祖筆記》一引《物類相感志》雲:‘山行慮迷,握蠁蟲一枚於手中,則不迷。’然則蟲有靈應,故有肸蠁之言矣。” 清 錢謙益 《蟲詩·蒼蠅》:“國土為樊棘,分身作蠁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蠁蟲"(xiǎng chóng)是一個古代文獻中提到的蟲類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蠁蟲即土蛹,又名地蛹、知聲蟲,屬于昆蟲的蛹形态階段,常栖息于土壤中。其名稱中的“蠁”字可能與蟲類發出的細微聲響相關。

  2. 文獻記載與民間傳說

    • 清代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提到:“山行慮迷,握蠁蟲一枚于手中,則不迷”,認為蠁蟲具有靈應特性,可輔助辨别方向。
    • 該蟲在古代被賦予神秘色彩,常與“肸蠁”(形容聲響或感應)等詞關聯,反映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聯想。
  3. 與現代常見寄生蟲的區别
    需注意“蠁蟲”與“蛲蟲”(náo chóng)的區别:蛲蟲是寄生于人體腸道的線蟲,體小如線頭,引發肛門瘙癢等症狀,而蠁蟲屬于土栖昆蟲,無寄生人體記錄。

“蠁蟲”更偏向傳統文化中的蟲類描述,現代生物學中較少使用該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蠁蟲》的意思

《蠁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小而細長的昆蟲。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蠁蟲》的部首是虍,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蠁蟲》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莊子·外篇·天運》一書中。繁體字的寫法是「蠁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使用「訁」字作為「蠁蟲」的代替字,類似的寫法可以在《莊子》中看到。

例句

他的書桌上爬着一條小小的蠁蟲。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
- 蠁草:指細長的草;
- 蠁相:形容細小的外貌。

近義詞

與《蠁蟲》意義相近的詞彙有:
- 細蟲:與蠁蟲類似,形容小而纖細的昆蟲。

反義詞

與《蠁蟲》意義相反的詞彙有:
- 大蟲:指體型龐大的蟲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