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爱的意思、通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爱的解释

犹博爱。普遍的友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义指普遍、无差别的仁爱或博爱。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古籍用例,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通爱(tōng ài)指遍及万物的仁爱之心,强调爱不分亲疏贵贱的普遍性。

该词源自先秦思想,尤与墨家“兼爱”学说相关,主张打破血缘级界限的平等之爱。例如:

《墨子·兼爱中》:“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

此思想体现了“通爱”的本质——将关爱扩展至所有人。


二、权威辞书解释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通爱”释义为“犹兼爱”,即普遍平等的爱。其哲学内涵与墨家“视人如己”的伦理观直接关联。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592页。

  2. 《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

    释为“广博之爱”,引《墨子》用例,强调爱的无差别性。

    来源:《中文大辞典》第28册,第314页。


三、古籍文献用例


四、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通爱”一词极少独立使用,其内涵多由“博爱”“兼爱”等替代。但在研究先秦哲学、伦理学或古汉语词汇时,仍需明确其本义。

语义提示:该词不可与“通晓情爱”(如“通晓爱情”)等现代通俗解读混淆。


参考文献

  1. 《墨子》(战国墨翟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董仲舒《春秋繁露》(西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3. 《汉语大词典》(1997),上海辞书出版社。
  4. 《中文大辞典》(1968),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

网络扩展解释

“通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1. 基本释义
    “通爱”指普遍的友爱或博爱,强调对他人的广泛关爱,而非局限于特定对象。这一概念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墨家主张的“兼爱”有相通之处。

  2. 出处与例句

    • 清代许南英的诗句:“得失穷通爱自如,食贫风味忆当初”,表达对人生际遇的豁达态度,隐含普遍接纳之意。
    • 清代许雷地的诗句:“怀人漫说蓬山远,绮梦能通爱黑甜”,此处“通爱”可理解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3. 近义词与关联词
    根据词义,其近义词包括博爱、泛爱、兼爱等,反义词则可能为“偏私”“独爱”。在组词中,“通爱”常作为整体使用,较少拆分(如提到“通爱”作为组词示例)。

提示:若需更深入的文化背景分析,可参考《论语》《墨子》等经典中对“爱”的扩展阐释。

别人正在浏览...

磅唐半掐卑脚悲烹狗策数厂休镵削除放丹赤恩谊肺痨风镐风言府廷符兆灌夫駡坐含嗔寒飕飕汉篆怀塼节忧急敛暴徵掎止绢估鞠恭磡头可听冷餐烈壮离鸾别鹤箖箊力所不逮隆亲慢行莫知所谓内匮拈香乾脆利索钤尾青鸟使轻言轻语启譬裙带关系群众关系塞表事畜十年浩劫适事授衣月顺便疏茹私志素听往劫相悬嫌间絃子卸帆泻润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