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洞然的意思、洞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洞然的解釋

[brilliant;become clear] 明亮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詳細解釋

(1).貫通貌。 蔣一葵 《長安客話·惡峪》引 明 頓銳 《惡峪行》:“山形雖惡,中洞然,曲折盤回可尋索。” 明 王廷相 《慎言·作聖》:“聖人心有是神,則觸處洞然,故曰‘聲入心通’。” 魯迅 《集外集·<癡華鬘>題記》:“出離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見,蓋不惟佛説正義而已矣。”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四:“詩人能高其志,不為環境所左右,澄然清明,洞然無際,不殉于物,不蔽于情,那麼由第二種詩可以進至第一種詩。”

(2).穿透貌。 清 袁祖志 《隨園瑣記》:“﹝ 陳阿六 ﹞遂率賊用洋槍轟擊兄柩三百餘創,前後洞然。”

(3).清楚明了貌。 唐 無名氏 《大唐傳載》:“老僧遂於闇室中置五色綵於架,令( 黃徹 )視之……旬後,依稀認其白者。後半載,看五色即洞然而得矣。” 清 顧炎武 《與楊雪臣》:“人苟徧讀五經,略通史鑑,天下之事,自可洞然,患在為聲利所迷而不悟耳。” 魯迅 《墳·科學史教篇》:“今試總觀前例,本根之要,洞然可知。”

(4).通亮貌。《太平廣記》卷三七七引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鐵牀銅柱,燒之洞然,驅迫此人,抱卧其上。” 明 歸有光 《項脊軒記》:“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冰心 《往事(二)》四:“忽然如同揭開殿頂,射下一道光明來,殿中洞然。”

(5).亦作“ 洞燃 ”。火熊熊燃燒貌。 五代 齊己 《贈持<法華經>僧》詩:“他時劫火洞燃後,神光璨璨如紅蓮。” 宋 蘇轼 《磨衲贊》:“劫火洞然,此衲不壞。”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銀山》:“劫火或洞然,此山無變壞。”

(6).心地坦白磊落貌。 唐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尚書庫部郎中鄭君墓志銘》:“洞然渾樸絶瑕謫,甲子一終反玄宅。” 宋 葉適 《朝奉大夫緻仕黃公墓志銘》:“臨絶視 度 而笑, 度 指其心曰:‘得非能於此洞然乎?’” 明 李贽 《送鄭大姚序》:“觀君魁然其容,充然其氣,洞然不設城府。”

(7).空虛貌。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餘登岸拜奠畢,歸視舟中洞然。” 王國維 《文學小言》:“自一方面言之,則必吾人之胸中洞然無物,而後其觀物也深,而其體物也切。”

(8).象聲詞。 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其旁,出堡塢,有若門焉。窺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聲,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

恭敬貌。《荀子·非十二子》:“訾然洞然,綴綴然,瞀瞀然,是子弟之容也。” 楊倞 注:“洞然,恭敬之貌。”《淮南子·本經訓》:“洞然無為而天下自和,憺然無欲而民自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洞然”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變化,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明亮、通亮

    • 指光線充足或空間通透的狀态。
    • 例句: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2. 清楚明了

    • 形容對事物理解透徹或表達清晰。
    • 例句:
      “天下之事,自可洞然。”——清·顧炎武《與楊雪臣》
  3. 穿透、貫通

    • 物理上的穿透或抽象層面的貫通。
    • 例句:
      “洋槍轟擊兄柩……前後洞然。”——清·袁祖志《隨園瑣記》
  4. 火勢旺盛(亦作“洞燃”)

    • 形容火焰熊熊燃燒。
    • 例句:
      “劫火洞然,此衲不壞。”——宋·蘇轼《磨衲贊》
  5. 心境豁達(成語引申義)

    • 表示心胸開闊、磊落坦蕩。
    • 例句:
      “洞然無際,不殉于物。”——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

二、其他釋義(較少見)


三、使用建議

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漢典》《項脊軒志》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洞然(dòngrán)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深深明白或徹底理解。它的拆分部首是穴(xué)和然(rán),共有10個筆畫。 《洞然》一詞源自《論語·顔淵》,并在《文選·嵇康集解》中被廣泛引用。它也有繁體字的寫法,為「洞然」。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多種變體,但《康熙字典》中記載的寫法為「洞然」。 以下為一些例句: 1. 通過深入研究,我洞然明白了這個問題的本質。 2.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洞然悟得了真理的含義。 3. 隻有洞然的領悟,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他的詩意。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洞悉、洞察、洞穴等。近義詞有透徹、深刻等,反義詞可以是模糊、困惑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