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鐘暮鼓的意思、朝鐘暮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鐘暮鼓的解釋

亦作“ 朝鐘暮皷 ”。佛寺晨撞鐘,暮擊鼓以報時。 唐 李鹹用 《山中》詩:“朝鐘暮皷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挂情。”鐘,一本作“ 鐘 ”。 宋 陳允平 《掃花遊·雷峰落照》詞:“可惜流年,付與朝鐘暮鼓。” 明 梁辰魚 《浣紗記·伐越》:“百尺高臺面 太湖 ,朝鐘暮鼓宴 姑蘇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朝鐘暮鼓"是漢語中源于佛教文化的成語,字面指早晨敲鐘、傍晚擊鼓的寺院報時制度,典出唐代李鹹用《山中》詩"朝鐘暮鼓不到耳,明月孤雲長挂情"。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層面

該詞如實記錄了古代寺院以鐘鼓司時的宗教儀軌。《禅門清規》記載"寅時鳴鐘,酉時伐鼓",佛教寺院通過鐘鼓聲規範僧衆作息,晨鐘喚醒修行,暮鼓策勵精進。鐘鼓聲亦具淨化心靈的作用,《敕修百丈清規·法器》稱"鐘聲能淨三毒",佛教認為鐘聲可消減貪嗔癡。

二、引申層面

該詞衍生出三重象征:

  1. 時間流轉意象:如宋代陸遊"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休時",喻指歲月更疊;
  2. 修持警示功能:《增一阿含經》雲"晝夜聞鐘聲,常生覺悟心",強調鐘鼓對修行者的警策作用;
  3. 禮制秩序象征:《白虎通義·禮樂》載"鐘鼓者,天子諸侯備用之",古代城池多設鐘鼓樓,成為社會運轉的時間坐标。

三、現代語義

當代使用中主要保留兩種引申義:

  1. 形容規律有序的生活節奏,如"朝鐘暮鼓的科研生活";
  2. 喻指持續不斷的警示勸誡,常見于時評文體,如"環保政策如朝鐘暮鼓,時刻提醒企業責任"。

該詞的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宗教術語向世俗用語轉化的典型路徑,相關用法在《漢語大詞典》《佛學大辭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收錄。

網絡擴展解釋

“朝鐘暮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zhāo zhōng mù gǔ,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基本釋義

指佛寺中早晨敲鐘、傍晚擊鼓以報時的傳統,後引申為警示或激勵人勤勉自省的象征。

2.文化背景

3.用法與示例

4.延伸意義

成語現多用于比喻發人深省的言語或事物,如“歲月如梭,晨鐘暮鼓之間,應珍惜光陰”。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宗教内涵,可參考漢典、詩詞典籍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骜傑奔走鑽營褊性鲳鳊逞驕熾釀吹擂春火村鬼大弦戲答允讀書得間枙臬房契分背複句斧劈皴乖悖怪歎俇俇歸軸滾動軸承還篆合分紅豆護兵胡羼回軒鹄峙谏勸街道廳井甃金黴素急三台距石匡嶺臘雞藍礬寮亮龍鸾字麻胡子閩川扒竊情景輕軍窮光蛋髯孫桡襲人質三山客森仗釋回試例填壑調絲品竹條形磁鐵町畦外禍威服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