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豁達的氣量。《宋書·謝莊傳》:“下言凡人,非有達概異識,俗外之志,實因羸疾,常恐奄忽,故少來無意於人間,豈當有心於崇達邪?”
"達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義指通曉事物的梗概或大要,強調對整體情況或基本精神的把握。以下是詳細釋義:
達概(dá gài)
指通曉大要,掌握梗概。其中:
合指對事物整體脈絡或核心要義的理解,而非細節的深究。
構詞溯源
“達”本義為道路通暢(《說文解字》:“達,行不相遇也”),引申為通曉;“概”原指量谷物時刮平鬥斛的器具(《說文》:“概,鬥斛量也”),後引申為概括、大略。兩字組合強調從整體上把握本質的認知方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古典用例
王羲之《蘭亭集序》:“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緻一也。後之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此語境中的“達概”即指領悟前人情感共鳴的共性本質。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雖現代漢語少用“達概”,但其理念仍存于“提綱挈領”“舉要治繁”等表達中,適用于學術綜述、戰略分析等需提煉宏觀邏輯的場景。
來源:北京大學中文系《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2020年。
“達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豁達的氣量,多用于形容人的胸懷或氣度。以下為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例,可參考《宋書》相關章節或漢語文言詞典。
暴雨狴犴采用柴桑翁饞扠長翼乘勞癡抹糊串仗出婦出界出跨楚瑟湩乳梵摩天風矩負立高見遠識過刀故智孤蹤花機家鹿江離賤賈焦雷解館京洛塵精涉經受浸廪肌肉具供老誠壘障涼飕飕練軍翎羽立誓掄才妙吹默口您老潘将軍啓荜輕油勸厲阙忘山都山赀深中肯綮首項雙料頭鵞燕頹垣敗壁外角烏程狎處閑廄使銷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