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迹名。 唐 賀知章 舊宅。在 浙江省 紹興縣 東北。其後改名 天長觀 , 宋 改名 鴻禧觀 , 明 改名 明真觀 ,今稱 道士莊 。《新唐書·隱逸傳·賀知章》:“ 天寶 初……乃請為道士,還鄉裡,詔許之,以宅為 千秋觀 而居。” 宋 陸遊 《春遊》詩:“ 千秋觀 裡逢新燕, 九裡山 前聽午雞。”參閱《嘉慶一統志·紹興府·鴻禧觀》。
“千秋觀”是一個具有曆史與文化雙重含義的詞語,主要解釋如下:
“千秋觀”指一處古迹,原為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舊宅,位于今浙江省紹興市東北部地區。其名稱由“千秋”(象征長久)與“觀”(古代指道觀或建築)組合而成,寓意曆史傳承的深遠。
宋代詩人陸遊在《春遊》中提及:“千秋觀裡逢新燕,九裡山前聽午雞”,印證其作為文人雅士活動場所的曆史地位。
現址位于紹興市境内,雖曆經更名與修繕,仍被視為與賀知章相關的重要曆史遺迹。
如需更詳細的地理沿革或文獻記錄,可參考《嘉慶一統志·紹興府·鴻禧觀》等史料。
《千秋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千秋萬代的景象。它的拆分部首是千(qiān)和秋(qiū),其中千的拆分部首是十(shí),秋的拆分部首是禾(hé)。千的筆畫數為三,秋的筆畫數為九,總共的筆畫數為十二。
《千秋觀》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中,尤其是儒家經典《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千秋萬代”。後來,這個短語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詞語,用來形容長久的曆史觀光景象。
在繁體字中,《千秋觀》的寫法并無差異,仍然保持原來的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千”字的古代書寫形式為“仟”,“秋”字的古代書寫形式為“秌”。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古代書寫形式逐漸被現代标準字形所取代。
以下是一個關于《千秋觀》的例句:“這座古老而壯麗的宮殿,展現出千秋觀的氣勢。”
與《千秋觀》相關的組詞有:萬古觀、百年千秋、萬世流芳等。
近義詞包括:萬古觀、萬古長存。
反義詞可以是:瞬息即逝、昙花一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