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禾頭生耳的意思、禾頭生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禾頭生耳的解釋

亦稱“ 禾生耳 ”。謂莊稼遭雨後禾頭長出卷曲如耳形的芽蘖。古諺有所謂“秋雨甲子,禾頭生耳。”見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一。禾生耳,預示收成不好。 唐 杜甫 《秋雨歎》詩之一:“禾頭生耳黍穗黑,農夫田婦無消息。” 南唐 李建勳 《閑出書懷》詩:“溪田雨漲禾生耳,原野鶯啼黍熟時。” 宋 楊萬裡 《明發石山》詩:“便恐禾生耳,寧論客斷魂。”一說,“禾頭生耳”之“禾”,乃“木”字之誤。參閱 明 陳士元 《俚語解》卷二及《九家集注杜詩》卷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禾頭生耳"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谷物(特别是禾苗)的穗部因長時間陰雨潮濕而發芽變形,形似耳朵,常被視為荒年的征兆。以下從釋義、出處、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說明:


一、成語釋義

  1. 字面含義

    "禾頭"指禾苗的穗部,"生耳"形容穗部因潮濕發芽後卷曲如耳朵的形狀。此現象多因陰雨連綿導緻谷物黴變,無法正常成熟。

  2. 引申意義

    古代農業社會中,谷物異常發芽預示歉收,故成語引申為災荒的預兆或不祥之兆。如《漢語大詞典》釋為:"禾頭長出耳狀物,預示災年"。


二、典故出處

該成語典出東漢班固《漢書·五行志》:

"元帝永光元年,天雨草,而葉相樛結,大如彈丸。是時,禾頭生耳。"

記載了漢元帝時期天降異象,草木異常生長,同時谷物出現"生耳"現象,被視為天災示警。後世文獻如唐代杜甫《秋雨歎》"禾頭生耳黍穗黑",亦借此暗喻民生疾苦。


三、文化内涵

  1. 農耕文明的憂患意識

    成語反映古代中國對自然氣候的高度敏感,将谷物異常與災荒關聯,體現農耕文化中對"天時"的敬畏。

  2. 文學中的象征意義

    文人常以"禾頭生耳"隱喻社會動蕩或民生凋敝。如宋代陸遊詩句"風雨摧禾耳",借自然現象表達對時局的憂慮。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禾頭生耳"詞條。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第589頁。
  3. 《漢書·五行志》,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
  4. 《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卷十《秋雨歎》。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紙質書或知網、國學大師等學術平台驗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禾頭生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é tóu shēng ěr,主要用于描述農作物因災變而受損的現象,并引申為災年的象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 禾頭:指農作物的頂端部分。
    • 生耳:谷物因雨水浸泡後,頂端長出卷曲如耳朵形狀的芽蘖。
    • 合義:莊稼頂部發芽,導緻作物無法正常生長甚至報廢。這種現象常見于多雨或洪澇災害後。
  2. 象征意義:

    • 古人認為“禾頭生耳”是災年的征兆,預示收成極差,可能導緻饑荒。例如古諺“秋雨甲子,禾頭生耳”即指秋雨連綿時出現此現象。

出處與文學引用


用法與延伸


補充說明

該成語在現代使用較少,但在研究古典文學或農業史時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查閱《朝野佥載》或杜甫相關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邊見邊垣渤海吃價沖掃踹腿兒釣國底死謾生端量風袖府館伏虎負責人官輕勢微桂娥詭特海澨寒木春華皓玉鶴虱皇後獲厎火桶稽察矜獨驚才絕豔堇塊康塗狜猔癞蛤蟆想吃天鵝肉老練烈酷明服沒亂煞木蠹逆耳之言逆濤牛牢怒心巧節栖旅欽罰裘馬輕肥祇園驅染上方不足,下比有餘梢人審畫食萍稅關熟計鱐魚泰山吟跳百索秃臣翫賞位業相墓惜寸陰斜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