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冠狗的意思、冠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冠狗的解釋

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禮義的人。《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賀 為王時,又見大白狗冠方山冠而無尾,此服妖,亦犬旤也。 賀 以問郎中令 龔遂 , 遂 曰:‘此天戒,言在仄者盡冠狗也。’” 顔師古 注:“言王左右侍側之人不識禮義,若狗而著冠者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冠狗”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化寓意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冠狗”字面意為“戴着帽子的狗”,通常用來比喻不知禮義或行為荒唐的人。該詞帶有貶義,多用于諷刺表面裝模作樣卻本質低劣的對象。


二、曆史典故與出處

典故源自《漢書·五行志》記載的西漢事件:
昌邑哀王劉賀(漢武帝之孫)在封地時,曾目睹一隻白狗頭戴方山冠(漢代官員禮帽)卻沒有尾巴。郎中令龔遂解讀此為“天戒”,暗示劉賀身邊盡是“冠狗之徒”,即谄媚奉承、不守禮法的小人。
這一事件被視為劉賀後來荒淫失德、被廢帝位的預兆,因此“冠狗”也被引申為政治腐敗或統治者昏庸的象征。


三、詞義的演變

  1. 原始比喻:直接指代“戴帽的狗”,強調表裡不一的虛僞形象(《漢書》原意)。
  2. 引申含義:
    • 指趨炎附勢、敗壞綱常的臣子;
    • 現代語境中可泛指自命不凡卻德不配位之人。

四、例句與用法


五、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冠狗”列為成語,定義為“自封狗王/狗皇帝”,此解釋可能為現代衍生義,與曆史典故存在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

若有興趣了解完整典故細節,可查看《漢書·五行志》或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冠狗

冠狗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冠”和“狗”。它指的是給狗穿戴帽子或裝飾品的行為。其中,“冠”的部首是“冖”,總筆畫數為4;“狗”的部首是“犭”,總筆畫數為4。

來源

冠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中國,人們常常給狗戴上帽子或飾品,以示對狗的疼愛和保護。這個習俗還體現了人們對狗的吉祥和幸福的期望。

繁體寫法

“冠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的《康熙字典》的記錄,冠狗的古代寫法為“冠犬”。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寫法逐漸演變,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寫法。

例句

1. 他喜歡給自家的狗冠狗,總是給它戴上别緻的帽子。

2. 這家寵物店有各種各樣的飾品,可以供主人們為寵物冠狗。

組詞

1. 反冠狗:指不給狗穿戴帽子或裝飾品的行為。

2. 插狗冠:指給狗穿戴特殊的帽子或裝飾品。

近義詞

1. 點綴:指為某物增添裝飾或美化。

2. 裝飾:指為物體增添美觀或獨特的元素。

反義詞

1. 素狗:指沒有任何裝飾的狗。

2. 赤狗:指沒有穿戴衣物或裝飾品的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