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字形,解釋字義。《後漢書·儒林傳下·許慎》:“ 慎 以‘五經’傳説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義》,又作《説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今地球萬國,異文并列,審音、解字、聯句、纂文之難易,截然歧途,不可混合。” 許地山 《春桃》:“因為他自己認得的也不算多,解字就更難了。”
“解”是一個多音多義的漢字,其含義與讀音需結合語境判斷。以下是綜合古籍和文字學的詳細解釋:
“解”是會意字,甲骨文像用刀解剖牛角的形态,由“角”“刀”“牛”三部分組成()。金文和小篆進一步規範化,楷書定型為現代寫法,核心部件仍保留解剖牛角的意象()。
本義為“分解、剖開”,《說文解字》釋為“判也,從刀判牛角”()。例如《莊子·養生主》中“庖丁解牛”,即沿用此義。
讀音 | 常見義項 | 示例 |
---|---|---|
jiě | ①剖分、分解(解剖) ②解除(解甲歸田) ③理解(解釋) ④消散(解愁) |
“解甲歸田”中讀此音,指卸下铠甲() |
jiè | ①押送(解送) ②科舉術語(解元) |
常見于古代行政文書() |
xiè | ①通“懈”(松弛) ②通“邂”(邂逅) ③姓氏 |
現代多用于姓氏() |
《康熙字典》歸納其引申義為四類:
“解字”作為詞語時,特指分析漢字形義的行為,例如《說文解字》即通過拆解部件闡釋字源()。但需注意,這與“解”作為單字的含義不同。
掌握“解”需注意三點——①字形反映解剖本義;②讀音決定具體含義;③引申脈絡從“物理分解”到“抽象理解”。
解字,通常指的是對漢字的解釋和理解。它可以涵蓋詞義解釋、字義解釋、語境解讀等。解字是學習漢字和漢語的基礎,通過對字義、構造、音韻等方面的解讀,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字的内涵。
解字的部首是 "角",它位于左側,代表了字的意思。解字的總筆畫數為13,由于每個漢字的構造不同,解字的筆畫順序也不完全一樣。通常來說,先寫"角"部,再寫"言"部,再寫其他部分的筆畫。
解字源自于古代象形文字,最早的形态是由“角”和“言”組成的。字形發展至今,還有一種繁體寫法,即「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解」字來說,古代的寫法常常更為繁複,字的結構和構造更加複雜。古代的字形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簡化,并逐步演變成現代使用的字形。
1. 他解了這個難題。
2. 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他終于解悟了生活的真谛。
除了作為一個獨立的詞語外,「解」字還可以用于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解釋:解釋事物的原因、含義或意義。
2. 解救:解除危險或困境,拯救。
3. 解放:使從束縛中獲得自由。
近義詞:釋、辨、析
反義詞:構、構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