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日的意思、取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日的解釋

迎回落日。喻助廢帝複位。 唐 呂溫 《狄梁公立盧陵王贊》:“取日 虞淵 ,洗光 鹹池 。” 明 許三階 《節俠記·俠晤》:“ 裴 兄俠節雄風,抗取日之義;英年貴族,虛下風之懷。”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 狄梁公 之仕女主也,有取日之績; 姚廣孝 之佐靖難也,有化國之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取日"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基本字義解析 "取"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捕取也",後衍生出獲取、擇用等義項(來源:《漢語大字典》電子版)。"日"作為象形字,甲骨文作太陽輪廓狀,《康熙字典》載其本義為"太陽之精",引申指時間單位(來源:中華書局《康熙字典》修訂本)。

二、複合詞引申義 該詞屬動賓結構短語凝固化用法,其特殊含義源自《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的典故(來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古籍庫)。柳宗元在《罵屍蟲文》中化用為"取日"的文學表達,特指通過非凡手段重獲光明,喻指匡扶正義、挽救危局。

三、現代使用範疇 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兩種用法:

  1. 文學修辭:用于詩歌創作表現宏大意象,如"取日新規開盛世"(來源:《當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版)
  2. 曆史研究:特指古代天文觀測中的日影測量法,見于《周髀算經》"取日中之景"的測量記錄(來源: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數據庫)

需特别說明的是,該詞在現代日常語境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特定領域的專業文獻或文學創作,普通辭書多未單獨立目。建議查詢專業古籍語料庫獲取更詳盡的曆時語用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取日”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語義演變來理解:

一、傳統文獻中的核心含義(比喻義)

  1. 本義溯源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呂溫《狄梁公立盧陵王贊》中“取日虞淵”,字面意為“迎回落日”。
  2. 引申比喻
    古代多用于政治語境,比喻輔助被廢黜的君主複位,含撥亂反正之意。例如明代許三階《節俠記》提到“抗取日之義”,即指擁護廢帝重掌政權。

二、現代語境的可能延伸(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抓住機會争取成功”,強調積極行動。但此釋義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基于字面(“取”+“日”)的引申,建議在正式場景優先采用傳統釋義。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暗曶貝色秕稂猖蹶纏髻兒蟬鳴稻馳行寵章春風夏雨麤客大伯大騩到手大做文章傎到雕蟲小藝抖漏俸工紛回福佑勾問光圓孤帆孤峰突起鍋餅函思鶴料回耗膠牙饧激厲驚呆靜慤金華将軍看上粝飯留空緑林免掉暖女女貞譜像輕荷忍恥含垢人情冷煖日契榮祿撒布喪門星鲨翅樿杓繩契盛位霜華爽秀貼錢同心如意脫産忘戰必危萬年青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