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惡如崩的意思、從惡如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惡如崩的解釋

亦作“ 從惡若崩 ”。謂為惡如山崩那樣容易。《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北齊書·幼主紀》:“語曰:‘從惡若崩’,蓋言其易。” 清 顧炎武 《留書與山史》:“家計漸窘,世情日薄,而 烏衣 子弟,若復染尋常百姓之習,則從惡如崩,不可復振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惡如崩"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一旦開始做壞事,就如同山體崩塌般迅速堕落,速度極快且難以阻擋。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從:跟隨、順從
  2. 惡:指壞事、邪惡的行為
  3. 如崩:像山體崩塌一樣迅猛不可遏止

    此成語通過比喻強調人若放棄道德約束,堕落速度會遠超預期。

二、哲學内涵 源自《國語·周語下》"從善如登,從惡如崩",與"從善如登"形成鮮明對比:

三、文化意蘊 該成語被曆代典籍引用,如:

四、現代啟示 當代語境中常用于警示:

  1. 小惡積累可能引發連鎖性道德滑坡
  2. 個人需建立底線思維,警惕"破窗效應"
  3. 社會治理中需設置行為"熔斷機制"

權威來源參考

釋義參照《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從惡如崩"詞條;典故考據綜合《國語譯注》(中華書局2013版)及《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開明出版社2009版)相關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從惡如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cóng è rú bē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堕落或作惡時,如同山體崩塌般迅速且難以挽回。

詳細解析:

  1. 出處與來源
    該成語最早出自《國語·周語下》:“諺曰: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以“登山”比喻行善的艱難,以“山崩”比喻作惡的輕易。後常被用于警示人們保持德行需謹慎,如清代顧炎武在《留書與山史》中引用:“若複染尋常百姓之習,則從惡如崩,不可複振矣。”。

  2. 結構與用法

    • 語法:主謂式結構,常作賓語使用,含貶義。
    • 近義詞:從惡若崩(強調作惡的快速性)。
    • 反義詞:從善如流(形容樂于接受善言)。
  3. 深層寓意
    成語通過自然現象暗喻人性弱點:行善需長期堅持(如登山般費力),而堕落卻可能因一時放縱迅速發生(如山崩般不可收拾)。朱熹曾評論:“做好人不易,要時刻警醒自己”,進一步強化了其道德警示意義。

  4. 曆史與擴展
    《國語》中以夏、商、周朝代的興衰為例,說明“從惡如崩”的後果:夏朝因孔甲荒淫四代而亡,商朝因帝甲堕落七代而滅,印證了“向惡易如崩塌”的規律。

此成語不僅是對個人修身的勸誡,也常用于分析群體或國家的衰敗,強調防微杜漸的重要性。其生動的比喻和深刻哲理,使其成為中華文化中警示道德滑坡的經典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奧裡亞人鏊盤白身豹環被袋避雨不食周粟粗細打褶低徐反刍動物鋒捍賦筆告命根究觥觥遘迕跪倒嘿觀黑蚤合演歡忻胡樂夥頤嘉苗寄生草霁雪棘子掘土機快心滿志枯榆兩王立本理化留都籠養緑字謾誠眉眼勉勉鳴號旁嘲迫烈凄酸日影砂金賞銀山泉赦圖十款天條石爛江枯事書受窮苔岑通貫土彊吐食武幹相命曉河